• 23阅读
  • 0回复

《救国时报》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19
第5版()
专栏:学点革命史

《救国时报》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救国时报》是1935年底至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在国外从事抗日宣传的机关报。在抗战爆发前,《救国时报》宣传和解释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鼓动和指导海内外同胞的抗日救亡运动,做了大量的工作。
1935年12月9日,当北平学生走上街头举行反日示威之际,《救国时报》在法国巴黎正式出版了。《救国时报》的前身是以中国留法学生的名义于1935年5月出版的《救国报》。这张最先登载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报纸,出到第十五期,被法国政府查禁。这时,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吴玉章到巴黎扩大《救国报》,吴玉章在法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把报纸改名为《救国时报》,从而获得了继续出版的许可。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在国外出版这张报纸,是因为当时党虽然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开始了政治路线的转变,但是由于中共中央经过长征刚刚到达陕北,在四面剿兵围困的环境下,向全国及时宣传党的主张比较困难;王明左倾错误使白区党遭到严重破坏,幸存的地方组织和党员同中央的联系中断很久,无法及时了解党的路线策略的转变;因此,在国外办报是传播党的声音,统一全党思想,唤起群众觉悟,实现党对即将兴起的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的一种方法。为此,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陈云在《救国时报》发表的文章中,专门向国内各地方党组织说明了党的这一意图。
《救国时报》编辑部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领导,廖焕星、李立三、陈潭秋等先后担任主编。报纸的印刷发行在巴黎,先后由吴玉章、吴克坚等负责。最初,报纸在莫斯科排版后,打成纸型,航寄巴黎印刷,经常造成脱期,影响发行。“一二·九”以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蓬勃兴起,党决定扩大《救国时报》的发行量。于是编辑部在巴黎筹建了一个印刷所,使报纸发行量由原先的五千份增至两万份。在国内沪、宁、平、津、太原、西安、两广、东北、新疆各地拥有万余读者。国外发行量近万份,遍及世界四十三个国家和地区。各地读者“争先抢阅”,“互相传递”,一张报常常要“传给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看”,直至“破烂不堪、字迹模糊”。
《救国时报》受到如此欢迎,原因就在于它始终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同呼吸,共命运,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指针”和“向导”。
当“一二·九”运动的消息传开之后,《救国时报》高度评价这是“继续五四的光荣事业”,是“全民一致抗日救国的先声”。报纸针对学生运动孤军奋战,步调不一的弱点,鼓励学生们成立统一的全国学生会,把运动“耐久持续下去,……到全国各界同胞中去,造成全民救亡运动总的汇合”。《救国时报》大力宣传党的“八一宣言”的思想,强调抗日救国运动“应不问平昔的政见、不问阶级”、“只问抗日与否”,“反日者便是我们的朋友”;要“使学生和工人、商人、农人及一切文化人大家联合起来一致抗日”。
1935年底至1936年初,上海地下党组织从巴黎寄来的《救国时报》上了解到中央的路线,决定成立江苏省临时工作委员会,解散了“左联”等左翼团体,发动党团员联系各界著名人士沈钧儒、章乃器、马相伯、沙千里、陶行知、沈兹九等,组织群众,先后成立了上海文化界、妇女界、职业界救国会和国难教育社,并在“一·二八”抗战四周年纪念日正式成立上海各界救国会联合会。以上海为中心的救国会运动迅速波及南京、香港、西安等地。1936年5月31日,全国救国会联合会在上海宣布成立。救国会运动的掀起,使“一二·九”运动点燃的火炬,蔓延成为由工人、学生、职员、知识分子和工商业者联合救亡的熊熊烈火。
《救国时报》对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给予满腔热情的支持。它向人民介绍遍布全国各地的救亡团体和救亡刊物。它同十九路军将领在香港组织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保持了联系,刊登他们的抗日言论,称赞他们为抗日统一战线“添一劲军”。它经常以整版篇幅详细介绍抗日联军出没于林海雪原,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英勇杀敌的壮烈义举。1936年8月12日,杨靖宇将军写信感谢《救国时报》对抗联官兵的鼓舞:“你们关于东北义军抗日的消息登载独多,使我们全体士兵看到,抗日杀贼的意志愈益坚决兴奋……我们全体士兵都一致同意通过,由本月饷项中节捐出国币一千三百元,作为援助贵报捐款。”
《救国时报》和全国救国会联合会的联系最为密切。它及时报道救国会组织的爱国游行集会、反日罢工、援绥运动、援救“七君子”和由宋庆龄、何香凝发起的“爱国入狱运动”等消息;发表救国会的纲领、宣言和其他文献。1936年春,救国会领袖邹韬奋、胡愈之等在香港筹办《生活日报》,他们通过巴黎《救国时报》的吴玉章,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潘汉年取得联系,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确定了宣传方针。1936年7月,《生活日报》发表了由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陶行知署名的《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和最低要求》,《救国时报》不仅予以全文转载,而且发表了以毛泽东名义写给沈、章、邹、陶四领袖的信件,表示中共对救国会主张的肯定。陶行知先生特地写诗赞扬《救国时报》:“大报不象大报,小报不象小报,主张联合战线,不是做好圈套,诚心要停内战,不敢胡说八道,广播大众呼声,……主张国共合作,……还要收复失地,一定必须做到,大家要想救国,人人须看好报,什么好报可看,请看《救国时报》,大家若想救国,人人必须投稿,请问投到那里,自然《救国时报》。”
由于左倾错误残余的影响,国内有些地方党组织在领导抗日救亡运动过程中,存在一些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的做法。《救国时报》多次发表文章提醒党的领导者注意克服错误倾向。各地党组织和党员把《救国时报》誉为“大海中的舵师”。
海外华侨的抗日救亡运动是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救国时报》直接参与了组织和领导各国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工作。1935年12月14日,《救国时报》号召海外华侨一切爱国侨胞和团体发起华侨救亡大会。经过筹备,1936年9月,《救国时报》社协助当时到欧洲来参加世界和平大会的全国救国会代表陶行知、钱俊瑞和全国学联代表陆璀,与欧洲各国华侨抗日团体一道发起建立全欧华侨救国会。各国华侨感谢《救国时报》对于建立全欧华侨救国会的倡导和支持,推选《救国时报》社负责人李琨和旅欧人士陈铭枢、黄琪翔、程思远、王礼锡等同为救国会各部职员。在《救国时报》的推动下,美洲各地和南洋各国的华侨各界也纷纷建立救国会组织。
总之,《救国时报》的宣传,为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提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作出了贡献。(胡正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