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谈谈苏联文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22
第7版()
专栏:文艺评论

谈谈苏联文学
陈冰夷
苏联文学是俄国十月革命的产儿。这是一种和过去任何时代和任何类型的文学根本不同的无产阶级的新文学。它以最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新的革命的内容和题材、以劳动人民和革命者为主人公等等为特点的崭新的面貌,平地一声惊雷似的震撼了全世界。
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学(在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初名为无产阶级文学,而在我国,当时则称之为“普罗文学”),从它刚刚在世界上出现的时候起,就被全世界政治上、思想上的敌对分子视为大逆不道。他们十分敏感地从这种新文学中窥见了对他们赖以生存的“黑暗王国”的极大威胁,因此,对它畏之若洪水猛兽。他们千方百计地贬斥它,诬蔑它,攻击它,不准它在本国翻译出版,禁止它在读者大众中流传。
但是,世界各国陷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的先进分子、为自己的人民和民族谋解放的革命志士、要求进步和追求革命理想的青年等等,却把它视为“良师益友”。他们热烈地欢迎它,喜爱它,赞美它。他们突破重重严密的“文网”,想方设法把它翻译介绍过来,使它“大踏步跨到读者大众的怀里去”(鲁迅语)。他们从俄国十月工农革命的胜利中盼望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从新生的苏联无产阶级文学中形象地具体地看到了旧世界的灭亡和新世界的诞生。正如鲁迅当年说的那样,他们亲眼目睹了俄国劳苦人民大众怎样的“忍受、呻吟、挣扎、反抗、战斗、变革、战斗、建设、战斗、成功”的从苦难走向胜利的战斗历程,因而他们在心底里更加煽旺了要求变革的希望的火焰,为争取自己的人民和民族的光明未来而英勇奋斗的信念和决心也更为坚定了。
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学就是这样的在谩骂和讨伐声中成长起来了。在它诞生以后短短的一二十年间,就陆陆续续涌现了许多到今天已被公认为是苏联文学经典名著的杰作。它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去,它不仅给各国人民输送去了“天火”,提供了革命的精神粮食,而且大大地影响了世界文学发展的进程。
十月革命以后,西方和东方各国,在普遍高涨的革命潮流的推动下,同时也受到苏联革命文学的影响,开始酝酿和产生了各自的革命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一些富有正义感和民主主义思想的进步作家,目击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业绩和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受到苏联文学的革命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力量的感染,也纷纷向左转,成为苏联和苏联文学的朋友。到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在欧美和东方各国形成了后来被称之为“红色的十年”的以苏联文学为核心的国际革命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高潮,为以后建立国际文学界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国际的社会主义文学,虽然尚处在幼年阶段,却成了世界文学的主流和方向。
我们中国也是这样。“五四”运动以后,在二十年代中期,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进入高潮,在苏联革命文学的影响之下,首先由中国共产党的一部分领导人,然后是我国文学界的一些先进分子,从“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运动进一步提出了“革命文学”的口号,到二十年代末则更鲜明地发出了创建“无产阶级文学”的号召。在这几次讨论和论争的同时,开始渐渐兴起在我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学运动。最后,1930年在十分残酷的白色恐怖的环境中,终于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革命文学组织,并且通过“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国际组织以及同各国革命作家和进步作家的个别接触,同国际的革命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建立了互相激励和互相支援的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密切联系。于是终于形成了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鲁迅为伟大旗手的我国革命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强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对我国的民主革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苏联文学的成长和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除了从外界遭受到攻击和压迫以外,在它本身内部是不断地在两条战线的斗争中前进的。在这个过程中,苏联文学在创作上和理论上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成功的经验,也发生过不少差错和失误,有些错误是相当严重的。在二十、三十年代,苏联文学界既同形形色色的右的异己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的影响进行过抵制和斗争,同时也犯过“左”的教条主义、庸俗社会学、宗派主义等等的错误倾向。在四十年代后期至五十年代初期,个人崇拜、教条主义、“无冲突论”、粗暴干涉的领导方式等等的错误倾向又在文学上有过强烈的反映。在此以后,这些失误有所纠正,但是又发生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及其他种种问题,因而使苏联文学走上了更为复杂更为曲折的道路。
苏联文学的成功的经验,对于其他国家的后起的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苏联文学发生的差错和失误,也对后者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导致它们也犯了相似的错误。而在其他国家,在对苏联文学的评价和借鉴上,也曾先后出现过两种偏差:起初对苏联文学是不加分析地全盘肯定,全盘照搬;然后又是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把苏联文学说得一无是处。在我们中国,也曾发生过这样一些问题。所有这些,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文学在它们处于早年时期由于缺乏经验而犯的幼稚病,看来是难以避免的。问题是在于怎样认真地好好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
经过“十年动乱”之后,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显得更成熟了。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中央正确地制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对于文化艺术工作也确定了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等一系列方针,并在这样的前提下在文化艺术方面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总的目标就是为了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年来,在党的这样正确的政策思想指导下,我们就比较能够正确地对待世界各国的文学,包括苏联文学在内;就比较能够做到有目的有选择地翻译介绍、有分析有批判地评价和借鉴古往今来世界各国的文学等。
北京出版社组织翻译了苏联编选的这部两卷本《苏联短篇小说选集》,准备付印出版。这部书选载了苏联在1917—1972年间各个阶段发表的短篇小说。原书编选者自有他们编选的方针和标准,原书序文中对此已作了某些说明。不管此书编得怎么样,选取作品的得失如何,从这些作品中多多少少还是可以从小说中所反映的各个方面或在各个侧面了解苏联文学六十多年来发展的历程,同时也可以从中看到苏联社会和苏联各族人民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生活。
此书即将付印的时候,出版社的同志要我在卷前写几句话。我匆匆地把原书翻阅了一遍,脑子里不免回忆起了苏联文学发展的历程及其同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革命文学的相互关系,就草草地把这些思想记下来,权作为此书的开场白。
(本文是作者为《苏联短篇小说选集》写的序,本报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