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改革给国营菜店带来变化——北京市蔬菜市场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23
第2版()
专栏:

改革给国营菜店带来变化
——北京市蔬菜市场见闻
本报记者 欧庆林
进入7月,放开经营的首都蔬菜市场,购销两旺,生意活跃,价格日趋下降。有关部门介绍,现在每天的蔬菜上市量,已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市区每人每天可以供应八九两菜,品种较多,菜也较新鲜。
北京市副食品价格放开以后,国营商业的改革逐步深入。特别是近郊十个区的蔬菜零售商业,体制改革发展很快,大体出现了四种经销形式:全民所有制变集体所有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照章交税;大包干,利润分成;产销直接挂钩,队店联营;租赁给个人。目前经济效益普遍有所提高。石景山区四十四个蔬菜零售商店,6月份由全民所有制转为集体所有制后,职工早晨五点多钟就出去购菜,中午不休息,晚上下班也走得晚了。一般店都是分成三个组,一组管购菜,一组管卸车、分菜,一组管零售,并订了责任制,有奖有罚。6月份,四十四个零售店基本没有烂菜。
租赁的形式一般用于过去经营不好的小蔬菜商店。崇文区的天坛南里菜店,6月10日租给了三名职工,月租金一千五百元。他们中两个人蹬车出去采购,一人顶门市。租赁二十天来,每天卖菜一千多斤,实现利润一千多元。1至5月份,这个菜店亏损四千二百元,租赁给个人后,盈利了。租赁这种形式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其它形式都要好。
国营蔬菜零售商店的改革,为保证首都的蔬菜供应,起了好的作用。国营菜店菜多,根本一条是货源组织的好。敞开城门后,市蔬菜经销部门派员到外地组织蔬菜进京,对京郊的蔬菜种植给以指导,这是十分必要的。
当前,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零售的改革起步比较快,而批发基本上还没怎么动。批发有两大块,一块是市、区的蔬菜公司,一块是公司下边的基层中心店。这两级批发如何改,眼下多数地方在探讨、在议论。石景山区初步动了一下,把十一个科室变成四个,人员从五十九减少到三十,冷库也准备开展代贮业务,减少一些亏损。现在批发这一块,信息还不灵,层次太多,渠道不畅通。尤其是基层中心店,人们称他是“二婆婆”,许多同志建议,让蔬菜公司直接与门市部挂钩,取消“二婆婆”,减少中间环节。宣武区初步决定取消二十几个基层中心店,并已在天桥试点。
目前,首都居民和部分国营蔬菜商店的职工有些担心,怕蔬菜生产旺季过后,货源没保证,价格又会上升。有关部门预测,8、9两个月,北京郊区蔬菜的上市量要比去年同期减少。秋播白菜的面积,如不很好落实,还会有剧减的可能。这些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他们决心一方面坚定不移地改革,一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密切注意菜市场上出现的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认真解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