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老厂新姿——记镇江恒顺酱醋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23
第2版()
专栏:

老厂新姿
——记镇江恒顺酱醋厂
本报记者 朱维群 本报通讯员 任玉祥
镇江恒顺酱醋厂已有一百四十余年历史,该厂的产品在国内外素负盛名。这个厂生产的香醋,以优质糯米为原料,素有“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的特色,是获得国家银质奖产品。其它酱菜、酱油、黄酒类产品也绝大多数都是省优、部优产品。由于过去酿造业不受重视,加上不敢更改传统工艺,怕失去特色,致使产量一直很低。
在市场机制推动下,有关领导部门逐步看清了酿造行业的广阔前景。这个厂近几年中陆续从有关方面贷款近千万元,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改造,以机械化、电器化、自流化取代过去笨重的体力劳动,大大提高了产量。去年香醋已从获银牌时的年产一千九百吨增加到三千四百吨,1987年可达上万吨。为了保持传统特色,他们在技术改造中每一步都经过反复试验,力求得到最佳效果。新建的六十二座贮存塔全部用陶瓷结构,既保证香醋有三至六个月的贮存期充分脂化,也有效地避免了金属接触。据省标准化局鉴定,经过技术改造,不仅解决了过去香醋透明度不够、有微量沉淀的问题,氨基酸、糖分含量都有显著提高。
这个厂改变了过去年年临时采购酱菜原料的办法,在邻近农村建立起近二千亩原料基地,指导农民种植品种优良的乳黄瓜、菜瓜、萝卜等,并就地腌制半成品,工厂仅进行精加工。由于初加工及时,使酱菜更加鲜甜脆嫩。去年这个厂出口的优质罐装酱菜,从1980年的八十吨增加到四百二十吨。
为了进一步改进质量,提高产量,这个厂投资三万五千元,配备了三名工程技术人员专门研究香醋的机理和特色,从三百多个菌种中筛选出产醋酸最高的菌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