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一片赤诚建伟业——访援建胜利油田老红军周水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23
第4版()
专栏:

一片赤诚建伟业
——访援建胜利油田老红军周水朵
新华社记者 谭道博 谭吉安
一万四千多名指战员,在渤海滩畔摆下支援胜利油田基本建设工程的战场,指挥这千军万马在工地奋战的,是一位身穿便衣的红军老战士。
他叫周水朵,今年2月16日接到离职休息的命令。
在宽阔平坦的孤北水库堤坝上,记者与这位老战士相遇。工地上风沙弥漫,数千名指战员在紧张地施工,周水朵步履匆忙地奔波指点着。发黄了的麦秸草帽,平撑在他粗硬寸立的满头白发之上;渤海湾畔的骄阳热风,在他的方脸膛上刻下了紫红的印记……
已是六十八岁高龄,周水朵依然精神矍铄。我们的话题由此拉开,老战士听了豪爽地一笑:“工作使人快乐。再说,五十年前我就炼铁脚板了呀!”
他生长在革命摇篮井冈山。1932年,他的哥哥为保卫苏区英勇牺牲,作为家中剩下的唯一男丁,他十五岁就毅然投身了革命。在艰苦创业的时代,他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和中原突围等许多重要战役。他原任济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后来退居二线,担任了济南军区司令部顾问。
在访问中,济南军区援建协调小组的同志告诉记者,胡耀邦总书记去年发出把胜利油田建成“第二个大庆”的号召后,周水朵不辞辛劳,主动请缨求战,率领万名指战员参加胜利油田援建工作。他以自己五十年从事后勤工作的经验学识精心筹划,指挥部队提前一个多月,优质高速地完成了两条共三十四公里长“超一级”公路的路基建设任务。今年2月,离规定换领军服只差十二天,周水朵接到命令离职休息。可就在这时,济南军区领导又要他继续挂帅出征,率领部队完成油田援建任务。老战士二话没说,当即受命,投入了援建新任务的准备工作。2月一过,他就指挥部队千里进军,再次开赴油田。两个师北渡黄河,一个师东征荒漠碱滩,两个团扎寨引黄闸地,一下子在油田摆开了六个援建战场。
谈话间,我们请他谈谈自己的感想。老战士听了显得十分激动。他说,今年刚接到命令要脱下军装离职休息那阵子,思想也有过一些波动,但是,一想到油田那车多路少、交通拥挤的状况和许多急需的工程有待完成,就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他说,赵紫阳总理要油田为国家“雪中送炭”,中央领导同志一个接一个来油田视察,这任务是明摆着的。党培养了我几十年,我穿军装是军人,不穿军装也是军人,这最后的一点力量还能不贡献出来?他从堤坝上站立起来,俯视着辽阔的黄河三角洲平原,然后对记者说:“我干了一辈子后勤工作,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有很多体会,我们只有进一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使国防现代化有真正可靠的保证,使我国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军队要服从大局,要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的决定,这是富国强兵、利军利民的大决策,我举双手赞成,我愿以晚年微薄之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工地上,远处停着他的指挥车。老战士豪兴大发,信手指去,说:“虽然一天跑下来浑身无力,但我觉得劲还挺足。援建协调小组的年轻人让我多注意休息,我笑着问他们:‘怎么,心疼我把这部车子跑烂了不?’”
他的话逗乐了在场的工作人员。周围的同志对我们说,自从来到援建工地,这位老战士就把全副精力都投到工作中去了。他的小儿子快三十岁了,要他回家帮助操办婚事,他都顾不得管。开工第一天,他就宣布:“我就是要抠优质、高速、安全、低耗这八个字,而且要抓住不放。”在某连工段上,他发现战士们推垫的层土高出规定三厘米,便立即喊来师团营连几级领导,召开现场会,帮助大家分析、检查原因。接着,他又调来超重型压路机,看着操作手把土压平。在水库工地辅助施工的民工们嫌报酬不丰,扔下工程不辞而别,拖了工程进度的后腿。周水朵闻讯,即刻驱车百里赶到现场,组织指战员昼夜突击,把民工们扔下的任务担当起来。他说:“我们是人民的军队。工程是国家的,也是我们的,我们要对国家的建设负责!”
访问中,我们和他一起来到引黄闸工地。两座巨大的引黄闸门已在大坝破堤开基,黄河之水正翻着巨浪在咆哮地前进。老战士一面听着主持现场施工的干部汇报工程进展情况,一面再三叮嘱他们:“黄河安危,事关全局,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说着,他自己下到了十几米深的基坑,踏着泥水一处一处地察看回填粘土的密实度,并对战士们说,这是百年大计,决不能有任何的疏忽和麻痹。工程人员为他送来验收报告,所有的检查点百分之百合格,他才放心地离去。
这一天,等到周水朵把工程检查完毕,冒雨赶到另一处工地时,炊事员为他准备的饭菜早已凉了。老战士一边敲着筷子,一边用江西乡音吟起了当年的红军歌谣: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那个也当粮……
最近,济南军区领导同志要求援建部队干部战士学习的两位离休老干部,其中有一名就是周水朵同志。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附图片)
支援胜利油田八大工程建设的陆、海、空三军总指挥周水朵(左),与工程指挥人员一起研究施工方案。
支援胜利油田修建大型飞机场的总指挥、济南军区空军某工程团参谋长张继成(右),连续二百多天战斗在工地上,精心组织施工。
新华社记者 陶俊峰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