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学会总揽农村经济全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24
第1版()
专栏:

学会总揽农村经济全局
本报评论员
思想方法片面,好走极端,是有些同志易犯的毛病。一种正确的意见,由于片面理解,执行中可能发生偏差,甚至完全走了样。
一年多前,针对农村生产向商品经济转轨的新形势,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提出,抓农村工作的干部,例如县委书记、乡党委书记,应该重新学习,不能只当“农业书记”,更不能只当“粮食书记”,而要学会总揽经济全局,运用价值规律,从生产到流通、分配、消费,一齐抓起来。这些话,道理很明白,对许多同志转变思想起了促进作用。可偏偏有些同志,把正确的意见理解歪了,从一个极端跳向另一个极端:“农业书记”转行当了“工业书记”,一门心思抓乡镇企业,对种植业、养殖业置之不顾。有一份材料说,有一个县,过去从县到区到乡,主要负责同志都抓农业,现在三级的主要负责同志都去抓工业了;有个区,区、乡两级党委共十八名正副书记,仅有一人抓农业。这种走极端的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已经讲了几十年。在农村生产向商品经济转轨过程中,我们在宣传“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时候,继续强调“无农不稳”的道理。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农业还是繁荣经济、稳定市场的基础产业。科学在不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是永远不可缺少的。对这一点,必须有充分的认识。今年是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的第一年,农业生产从按国家指令性计划生产转变到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实行市场调节,这个变化是很大的。广大农民一下子难以适应这个变化,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困难,迫切需要指导,需要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削弱对农业的领导。
当然,强调农业是基础,并非意味着退到“单打一”抓粮食的旧轨道。今天的中国农村,一切工作都要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个中心服务,农村再不只是农业生产的领域,而是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以及政权、法制、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事业共同发展的广阔天地。面对这种新形势,“单打一”迈不开步子,只当“农业书记”不行,只热衷于抓乡镇工业,当“工业书记”也不行。只有总揽全局,综合抓好农村经济这个中心任务,才算得上是称职的领导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