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追求第一流的质量——记江苏建筑安装一公司三处在深圳的几件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24
第2版()
专栏:

追求第一流的质量
——记江苏建筑安装一公司三处在深圳的几件事
本报记者 朱维群通讯员鞠建中
竞争激烈的深圳特区建筑界,最近又爆出个新闻:以江苏泰兴县集体建筑队伍为主组成的江苏建筑安装一公司第三工程处,继1983年创全市第一个高层建筑优质样板楼后,在1984年度全市评出的五项优质样板中又独占两项,而建筑面积占五项总面积的70%!深圳市领导号召全市建筑系统抓质量向江苏队伍看齐。特区报的报道用了这样的标题:“来自建筑之乡的神兵”!
(一)
深圳,塔吊林立,楼群入云。这里集中了来自全国的一百五十多支建筑队伍,其中仅部、省属大企业就有五十多家。一支县集体队伍,论设备、论资金、论技术实力,没有一项排得上号,凭什么立足于强者之林?第三工程处领导从到深圳之日就提出:凭别人未能达到的严格的质量管理,把质量作为企业竞争的立足点。
他们承接每一项工程,从基础施工起就按全优工程标准制订施工方案。每个分项、每道工序结束,都得经过组、班、队、处层层质量检验,保证都达到优良标准,否则一律返工。在质量检查中实行重奖重罚:优良品率达95%以上的,按工资总额2%发给质量奖,低于90%的,按相同比例倒扣。
在他们承建的银湖宾馆工程中有一道镶贴锦砖工序,按常规只要把一片片锦砖贴到刮好胶的墙上,撕去砖面上保护纸就行了。工人们看到这批进口材料规格、色泽不一,就把纸层先撕去,硬是把成千上万块锦砖全部挑选一遍,按规格、色泽重新组合好再贴上墙。施工中横嵌木条竖打直线,一块一块地“定位”。后来市里组织各单位参观这项样板工程,几位工程师以为墙面是画出来的,直到亲手摸了摸,才惊叹道:“真是天衣无缝!”
去年全处竣工五万多平方米,全部达到全优标准,其中列入样板的达三分之一。
(二)
基础工程裂缝,是深圳高层建筑施工中普遍头疼的问题。第三工程处接受第一个高层任务——湖心大厦后,认真调查分析,认为裂缝主要是混凝土内部水化热高出规范造成的。他们不惜工本,用麻袋把成吨黄沙覆盖起来,还首创了黄沙中置冰降温的办法。浇捣前把工人集中起来,进行抗渗混凝土的性能和操作方法的技术交底,施工中黄沙、石子车车过磅,结果一炮打响,拿出深圳第一个无裂缝承台。去年下半年三个大项目基础部分同时浇捣,均没有出现一处裂缝漏水的。兄弟单位来人取经,在北方大厦深四米,面积达两千多平方米的地下室工地上,看到工人们为了避免产生施工缝,在第二次浇捣之前硬是钻进蛛网般密集的钢筋丛中,手抠水冲,清除每一点木屑残纸。他们感动地说:“这么顶真,怎么不出高质量!”
质检科的同志说:“有人认为我们有什么内定规范。其实规范都是常规的,关键就看你能不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时执行不懈。”
(三)
泰兴县建筑界有句名言:“不抓质量今天就没饭吃,不抓教育明天就没饭吃。”在深圳,第三工程处眼下八百多人同时上五、六个项目,还有不少单位邀请他们投标,“饭”多得吃不完,但是对干部职工的技术教育,却始终没有放松。
工程处建立了每月两次技术课制度,全体队长、技术人员参加,结合现场施工学习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重点从理论上提高。对工人每月也开两次课,重点解决操作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常错而不知错的问题。
在第三工程处,从上到下形成了一条不成文规定:除了周末,不看电视,业余时间用来啃书本。
“我们集体企业,技术人员少,大多数干部有实践经验,缺少理论,不学习就无法适应现代建筑市场上高水平的竞争。”工程处主任何燕谋对我们说:“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再创样板。如果总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拿什么去夺‘三连冠’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