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君子国”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25
第3版()
专栏:通讯

“君子国”纪事
王纬 丁燕申
小说《镜花缘》里有个君子国,“其人好让不争”。这君子国,无疑是作者的理想之国。近来,有人戏称北京市微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为“君子国”,我们慕名前往。在那里,“好让不争”之事的确屡见不鲜。
一件雪花呢大衣
所长兼党总支书记李千祥有一件雪花呢大衣,至今他不知是谁买的。一提起这件大衣,这个身高一米八的山东大汉颇为动情。
原来,在今年春节前分配年终奖的时候,他提出给三个贡献最大的工程师重奖,其他人按贡献大小分配,给自己定了最低一档。可全所谁不知道,李千祥既是所长,又是室主任、课题组长,吃住在所里,带领大家没日没夜地干,建所半年多就完成科研课题十一项,获纯技术性收入四十万元。他是大家公认的建所第一功臣。后来,所办公室主任老韩和其他几位领导商量,强行发给他一笔奖金。没过几天,他悄悄拿出其中的一半交给团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以为这是所长批给的活动经费,高高兴兴收下了。
这个情况不知怎么透露出来,大家被李千祥的风格感动了。有些人知道他家里生活并不富裕,核计着凑些钱给他,但估计到他肯定不要。为难之际,传达室老梅师傅跟老韩念叨:“瞧咱们所长,穿那么一件旧军大衣多寒酸,跟他说说,买件呢子大衣吧。”这句话一下提醒了老韩。在办公室里,他的话刚一出口,一把一把的钱就塞了过来。老梅师傅自告奋勇去商店买回大衣,悄悄放在李千祥的宿舍里。
我们不要加班费
电工班的小伙子们正在热烈地讨论着什么,只听一个人说:“我看还是别要了,省得让人家说三道四。”另一个人说:“建所最困难的时候,咱们安装电缆为所里节省了六万元,千祥在全所大会上给咱们拱手作揖,以后又是表扬又是嘉奖,咱们得保持这个荣誉。”第三个人说:“所里几个领导和前楼的大学生打建所以来,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没一人领过加班费,咱们不就是在配电室值班吗?别因为这几毛钱,让人家把咱们看扁啦。”
其实,他们讨论的是一个无需讨论的问题。电工值班十二小时,或计存休或领四小时加班费,历来合情合理。电工班自己把这“合情合理”的事提出来讨论,乍听起来倒显得不那么顺情顺理,怪不得第二天李千祥一再叮问电工班长徐潜:“大伙是不是自愿的?”得到肯定答复后,李千祥才同意试一试,并表示:今后什么时候想要,什么时候就可以领。
半年多过去了,这个办法还在“试”着。
这是一点心意
万簌俱寂,科研楼里仍灯火通明。七八个工程师带着三十多个新毕业的大学生承接了二十六项科研课题,不加点班怎么行呢?为了让加班的同志不饿肚子,所领导决定晚十点以后免费供应一顿夜餐。
1963年在部队入党的张士仁师傅承担了做夜餐的任务。白天,张师傅烧茶炉捎带烧电气焊,有时还到传达室替班。晚上九点以后,他又换上白大褂到厨房忙起来。或是鸡蛋挂面汤,或是牛奶面包,或是煮馄饨,夜餐虽然简单,但总是热气腾腾,舒适可口。转眼到了年底,软件室的几个工程技术人员找到所长说:“我们的成绩里有张师傅的一份功劳,从我们的奖金里拿出一些给他吧。”“张师傅的奖励问题由所里考虑,你们不用管了。”所长挡驾了。可是,大伙的心里总是过意不去:人家张师傅每天义务做夜餐,我们总得表表心意吧?
过了几天,行政科党支部书记给张师傅送来一个漂亮的压力壶和一个保温杯。“张师傅,这是前楼大学生们的一点心意,您就收下吧。”张师傅接过东西,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