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恋人相逢在前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25
第4版()
专栏:

恋人相逢在前线
新华社记者 顾石鲁
6月底的一天下午,在回荡着炮声的云南老山地区某部,八省市青年联合会慰问团的同志们与战斗在第一线的勇士们紧紧握手了。
边防部队的罗副政委面对着慰问团的同志,激动地说:“军人意味着牺牲,军人的妻子和恋人也意味着牺牲。我们在这里流血流汗,心甘情愿。因为祖国理解我们,人民理解我们!在你们慰问团成员中,就有一位边防军人的未婚妻。”人们的目光一齐转向一位穿着花裙子的漂亮姑娘。
副政委对这位姑娘说:“于民刚同志,你的男朋友杨晟常年累月战斗在这里,没有时间陪你在花前月下叙谈。你们都已经二十七岁了,还没有成家,请你原谅。我代表大家,感谢你为边防军人作出的牺牲!”说着,副政委眼角流出了热泪。
姑娘的眼眶也湿润了。于民刚和杨晟都是山东青岛人,曾一起在中学读书。三年前,在小于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前不久,中学的班主任老师把杨晟的照片拿给她看,并告诉她,小杨在边防部队服役,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很艰苦,请她考虑一下。小于接过照片,心想,尽管在中学时期与小杨说话不多,却知道小杨是个忠厚、正派、上进心很强的小伙子,功课在全校是拔尖的。再者,军人对爱情是有责任感的,是真诚的。她答应了。
不久,杨晟探亲路过上海,一对恋人见了面。小杨介绍边防生活的艰苦,甚至有流血牺牲的危险,不仅没有使姑娘动摇,反而使她对军人更加崇敬。在坐火车来前线的路上,她悄悄地告诉慰问团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刘厚明,她爱上了一位边防军人。她说,没有边防军人守大门,我们哪能过和平安定的生活!他们为我们付出很大的牺牲,他们应该得到爱情!
姑娘是青岛有名的独唱演员。刚到昆明,她就含着眼泪唱起《十五的月亮》。来到前沿阵地,登上老山主峰,她戴着钢盔,站在堑壕里,也唱这支歌。
那天,正是雨过天晴,于民刚和慰问团的其他同志一道,来到青山环抱的边防某部驻地。当一曲唱罢,上影演员龚雪走到台前,对大家说:“你们知道刚才于民刚唱《十五的月亮》为什么这么动感情吗?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她的男朋友就在边关,此刻就在你们中间!”这时,全场鼓起掌来。
刘厚明团长马上招手,请杨晟上台来。人群裂开一道缝,一个英俊的青年军人来到了姑娘身边。演出前,他刚从前线某地赶到这里,他俩刚刚见面,只来得及说了几句话。姑娘说:“你爱吃的话梅,我给你带来了。鱼干就没你的份儿了,我要带上老山主峰,给战士们吃。”小伙子连声说:“应该,应该。”
全场为这对恋人的相逢,再次热烈鼓掌。地方青年和军队青年的心跳动在一起了!著名青年歌唱家郑绪岚提议全场合唱《十五的月亮》。随着动人心弦的旋律,台上、台下,将军和士兵同声高歌: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