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风物长宜放眼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25
第8版()
专栏:

风物长宜放眼量
储瑞耕
有些事常常使人不平,增添烦恼:近则本单位本部门,远则左邻右舍,上下前后,有搞不正之风却久居高位的,有不学无术反倒平步青云的,有整天经营私利却名利双收,而干事业的却不得好下场的,信息纷繁,不绝于耳;再加上自己兢兢业业干事,别人在那边看哈哈,风言风语,“吃力”而“不讨好”,直率又冲撞了山神土地……如此这般,于是不免深夜静思,喟然叹出一句“做人难”。
“做人难”,难则不平,不平则鸣,于是发发牢骚,如《高山下的花环》中那个可爱的靳开来然。
发牢骚,在某些年月那是有罪的;现在好了,不算入有罪之列。这也是一种开明。
然而,我还是不主张发牢骚。因为光是发牢骚算不得什么英雄,且于事无补,不如不发。
不发牢骚当然不是说牢骚事不存在,一味地去粉饰太平,而是有个如何看待世间万物的问题,有个胸襟、眼光的问题。还是毛泽东同志善于排解,有诗云:“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共产党人能放眼量看世事风物,是因为他要全心全意关注人民的根本大业,先公而后私,大公而小私。这并不是什么不着边际的大道理,而是没有这样的胸怀和度量,尽看眼前的不称心的事,甚至钻个人的牛角尖,斤斤计较,就难免令人“肠断”,这太不值得,把人生价值贬低了。
记起了伟大列宁的一宗事。有一次,著名国际妇女运动领袖克拉拉·蔡特金因为个人受气向列宁发牢骚,列宁对她说:“亲爱的克拉拉,要经常注意工人,注意群众。如果经常想到他们并想到我们要达到的目标,这些闲气就会化为乌有了。我们谁不曾受过这些闲气?你可以相信,我自己就曾把我所受的闲气硬咽下肚去的。”(《列宁印象记》第32—33页)
世事纷纭,可感、可叹、可气的事是不少的。在受“闲气”这一点上,伟大人物与凡夫俗子并无不同。列宁到底是列宁。他对待“闲气”的态度与方法,如同他的生平伟业,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