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一项开拓性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中国美学史》第一卷评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26
第5版()
专栏:书刊评介

一项开拓性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中国美学史》第一卷评介
黄德志
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第一卷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美学思想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但由于多种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一部系统的中国美学史。这部《中国美学史》上溯先秦,下迄今天,共五卷二百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中国美学史专著。
本书首卷包括绪论、先秦编、西汉编。在绪论中,作者论述了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对象、任务、方法,以及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先秦编包括先秦美学概况,孔子以前的美学思想,孔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周易》、荀子、《乐记》、屈原、韩非、《吕氏春秋》等的美学思想。两汉编有两汉美学概况,《淮南鸿烈》、董仲舒、司马迁、扬雄、王充、《毛诗序》的美学思想,以及汉代辞赋理论和书法理论中的美学思想。
作者在首卷写作中,既注意材料翔实,又不停留于材料的堆砌;既注意考察中国美学相对独立的特征、规律,又注意中西美学的比较研究。作者在对浩瀚史料进行清理、提炼的基础上,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科学方法,提出和阐发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如在探讨中国美学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时,作者突出阐述了以儒为主的儒、道、骚三种美学思想,认为它们是禅宗诞生前中国美学的三大主要思潮,正是这三大主要思潮的发展融汇,才生发出源远流长、绚丽多彩而又富于特色的中国美学思想。
再如作者明确指出,“天人合一”思想不仅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根本思想,而且贯穿于整个中国美学,成为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作者认为,剥去“天人合一”思想的唯心主义、神秘主义外衣,就可以看出,“天人合一”是以中国哲学的独特形式揭示了人与自然的互相渗透、和谐统一。重视人与自然的互相渗透、和谐统一,正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突出表现或特征。从这一见解出发,作者一反传统看法,对董仲舒等的“天人合一”说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董仲舒所说的“天”的种种变化,基本上符合自然规律的变化。他的“天人合一”说的美学价值,就在于他在某种程度上看到了某些自然现象(人格化的天)的变化与人的情感变化存在一种相类似、相对应的关系。作者进而认为,这种观点似乎可以被看作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主体情感与外界事物现象同形同构关系的某种朴素的观察和猜测。并指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相通”实际上是中国几千年来历代艺术家遵循的一个根本原则。
此外,对原始遗风、孔子仁学、庄子反异化思想等对中国美学理论和审美风貌的影响,作者都作了分析,揭示出其合理因素和消极成份。
本书首卷的不足之处,李泽厚同志已在后记中指出。此外,对“天人合一”思想何以对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那样重大的影响,论证稍嫌不足;历史分期采魏晋封建说,也没有作出必要的说明;文字表达也还不够理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