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金框框”里特色多——奥地利纪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26
第7版()
专栏:

“金框框”里特色多
——奥地利纪行
经济日报记者 王浩天 本报记者 计泓赓
6月的奥地利,凉爽如秋。我们应奥地利联邦商会的邀请,在这个国家访问了一周。虽然行色匆匆,但却深深感到了它的经济发达,中奥两国经济合作的前景良好。
中国人民多年的老朋友、联邦商会主席赛林格初见我们就表示,奥地利在音乐、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是值得骄傲的,但这并不是它的一切。这好比是一个金框框。在这金框框内,还在发展工业、技术。
此话说得实在。这个举世闻名的音乐之邦,不仅在世界乐坛留下了海顿、莫扎特、舒伯特、贝多芬、施特劳斯的不朽名曲,而且在工业领域的“乐章”上,也有诱人的旋律。奥地利的主要工业部门,技术比较先进,有些项目居世界领先地位。历史上,奥地利首创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不久前,他们又与联邦德国一起,初步研究成一种叫KR的省煤炼铁法。用这种方法,煤不用炼成焦,而且可用劣质煤与铁矿石一起直接炼成生铁,再用氧气顶吹法炼成钢。冶炼成本一下可降低三分之一。闻名于世的“新奥地利隧道建筑法”,是萨尔茨堡一家地质工程技术咨询公司发明的。这是一种在掘进中视情况向拱壁表层喷上加有化学剂料的水泥,并打进钢铆,防止坍方的技术。它比传统的钢筋支撑法,不仅安全,而且省工、省料,最多可节省成本一半。历尽艰难曲折,从事这项工作已十五年的哥尔萨教授对我们说:隧道建筑工程师与岩石,始终处在不断对话中,就象医生要不断切脉、了解病情一样。这项新技术的特点就是用科学方法,来掌握复杂的地质情况。在格拉茨市,我们参观了保尔泵管公司的喷灌设备。这种设备喷得远,喷得匀,不漏水,不漏气。特别是管子的接头装置,设计精密,操作方便。我们在看工人拆装接头时照了一张相,刚刚按完快门,管子就已接好并恢复运转了。如非亲眼所见,真是很难相信。
我们参观过的一些工厂都很重视技术改造和市场信息。生产多种机械设备的福伊特公司,近十五年来每年用于技术改造的投资就有三千万到五千万奥地利先令。以制造拖拉机和卡车为主的施泰尔公司,使用电子计算机已有整整二十年。全公司一万五千人中,有七百名工程师在设计部门工作。这些企业都很强调适应市场变化,满足用户需要。在施泰尔公司我们看到了一批待运的拖拉机和载重汽车,它们有多种型号,不同规格。其中有两辆车几乎完全一样;但仔细看,一辆车的驾驶室装有门,而另一辆则没有装。挂在车身上的卡片表明,这都是出于客户提出的不同要求。
由于技术先进,质量可靠,注意满足客户需要,再加上价格合理,奥地利的一些工业产品和生产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奥地利钢铁联合公司营业额的四分之三,来自国外市场。福伊特公司的营业额中,出口部分占了60%。
奥地利是欧洲小水电比重最大的国家之一,水力发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著名的多瑙河,流经奥地利三百五十公里,河上建有十二座水电站。奥地利建成最多的是低水头电站,水流只要有零点五米的落差,就能发电。发电机组多采用横向灯泡式,比一般垂直式机组建设工期短,节省水泥,还可充分利用水能。
奥地利的这种灯泡式、低水头水电站,目前在世界居领先地位。我国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已与奥地利签订了水电领域的合作协议。
中奥两国很早就有经济技术交往。我国上海造纸厂第一台造纸机,就是奥地利在1936年提供的。至今仍在运转。现在经过几次商谈,确定仍由奥方帮助分期进行技术改造。第一期工程今年开始。
在这里,我们还听人谈起了1926年—1932年间曾在上海同济大学任教的里斯特先生。他研究设计的高速柴油机在世界上很有名气。相隔半个世纪之后,里斯特教授旧地重游,在中国见到了不少当年的门墙桃李。师生重叙旧谊,欣喜万分。现在,他的柴油机研究所还专门派了两位工程师常驻中国。
国小特色多。的确,在奥地利美丽的金框框里,镶嵌的画面是多姿多采的。在技术上,它有独到之处,但又不裹足不前,总是在新的基础上不停地开拓、前进。这大概就是这个小国立足于工业国之林的秘诀吧。(附图片)
保尔泵管公司的喷灌接头装置一会儿就接好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