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单纯贷款救济没法富 教会技术治穷有出路 新洲县旧街区“扶贫”扶到根子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27
第1版()
专栏:

单纯贷款救济没法富 教会技术治穷有出路
新洲县旧街区“扶贫”扶到根子上
本报讯 长江日报记者谢昭良报道:新洲县旧街区扶助贫困户的工作,经历了给“面粉”,发“老面”(酵母),交“金钥匙”的“三部曲”。
旧街区一半丘陵,一半山地,人多地少,约有一千八百个贫困户。过去这个区的做法是向贫困户发放救济款和生活必需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有时为了重点帮助一个贫困户,年初从吃的、穿的,到盖的、用的,满满给送了一板车。到了年底,贫困户仍然是一贫如洗。这种经济投资就象给“面粉”,一吃就光,不行。
1982年,这个区把给“面粉”变成发“老面”,给贫困户发放生产扶持款,用于发展家庭副业。这种改革,适应了生产责任制的新形势,当年扶持了三十七户,收到较好的效果,1983年增加到一百三十一户,1984年扩大到三百六十户。
有了本钱,不一定都能增值。有位贫困户领到一百元的扶持款,又凑上一些钱,买了五头仔猪。一瓢水,一盆糠,长与不长靠“菩萨”。没多久,猪全死了。事实教育旧街区的干部,不教给农民生产技术,难于脱贫。
去年初,区民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委托区农民技术学校办了两期“扶贫”技术培训班。一百五十多名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民免费学习了养猪、养鸡、养鱼等技术。依靠技术,钱能生钱。黄林乡退伍军人夏应学掌握了黄鳝饲养技术,政府又给他发了一百元的生产扶持款。他修池养鳝,到年底收入近三千元,加上其他收入,终于摘掉了贫困的帽子。7月初这个区有关部门作了统计,一百五十多户参加培训的贫困户,有九十户年收入在一千两百元以上,其余大部分已经“脱贫”。
(长江日报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