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困难没有不可以克服的——太原市第二十二完全小学的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5-24
第3版()
专栏:

  困难没有不可以克服的
——太原市第二十二完全小学的成长
青光
学校变成了羊圈
许坦是太原市四区亲贤行政村所属的一个自然村。这个小村子又分成四个互不相连的小片。它们的中间有座古庙,解放前是个“国民小学”。
太原战役期间,阎匪军把这座小学霸占了。他们把校院和所有的房间都打通,纵横交错地挖下十数条八尺深、五尺宽的战壕,又在平房顶上缘边筑下许多小碉堡和垛口,朝外的墙壁上挖满了枪眼………。阎匪军被消灭后,过了一个夏天,野草长了满房满院,阴森森的,谁也不敢进去。村里的羊倌看见这是个好地方,就领着二百多只羊白天到这里吃,晚间在这里宿。“国民小学”就这样由阎匪的军事据点变成了一个羊圈。
大树底下的会议
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穆艺校长和八位教员、一个事务员,领受了到许坦村办学的任务。到了这里,看到这所“学校”时,惊异了!谁也未曾预料到所要去的学校竟是这个样子。
有几个教员开始动摇了。就在这眼看快要“散班”的关头,穆校长主持着在校门前的大树底下(当时是找不到房子的)召开了第一次校务会议,针对每个人的错误思想作了严肃批判。他说:“只会挟上书本子上课不算好教员,真正人民的教师是不应该向困难低头的。‘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并不是空喊,而是要实践的。现时,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正是考验每个人能否实践这五个字的好机会!”
“没钱”难不住他们
两个星期的工夫,他们完成了拆除碉堡,平毁战壕与清除野草、粪土和破砖烂瓦的工作。然后就正式搬进臭气冲鼻仍无门窗的破屋里食宿了。
用了种种办法,费了很大的劲,才从四乡动员来了六十多个学生。随着学生的增多和气候的变化,又来了一连串的新问题:没有门窗冻得不行;没有桌凳无法写、算。又因为学校是这样的简陋破烂,一部分学生思想上起了动荡。学校就一面反复讲解,巩固学生情绪;一面又想穷办法解决各种困难。他们买下旧账纸糊在高粱秆上顶窗户,编下草帘顶房门,垒起砖块顶坐凳,架上木板顶书案;没有黑板,就在破墙上用煤烟刷了一块黑片。
五千斤米的用途
一九四九年十月间,政府支助建校的五千斤小米拨了下来。全校的师生们几乎乐坏了,马上就找工程处协商修建计划。但协商的结果是:至少需有三万三千斤小米始能把全校的门窗和墙壁都按装修补起来。这“计划”显然与他们是无缘的。大家就又提出了“木工揽出去,泥工师生干”的第二个方案。可是找了六、七家木厂,最少的价钱也还是一万五千斤小米才能只把门窗按起来。这还是不行呀!有几位同志又提出了妙计:“咱们亲自买料,亲自雇工,一定能少花钱。泥工还是自己干。”半个月的时间,崭新的二十一个门子,三十二个窗子按起来了,五千斤小米才用了一半。又装了二百九十九块玻璃之后还没有用完,他们就干脆又鲜丽地油漆了一下,才算把那五千斤米全部“打发”了出去。
初具规模的学校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们不仅有了新门窗,新桌凳,而且在六个班次有限的“办公费”内尽力节约,购置下新风琴、收音机、油印机、毛算盘,全套的鼓、号、锣、钹,全套的自然、卫生挂图,还有一百余种儿童读物和五十余本教学用的字典、辞典与参考书籍。学生由原来的六十余人增加到一百八十七人。在学业上也取得了不小成绩。如四年级各科的平均分数,一九五○年下学期由一九四九年下学期的三十六分上升到六十五分了。在各科教学中注重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学生们的政治觉悟也显著提高。
因为学校办得真象个学校了,群众对学校的看法也就大变了。不少群众经常自动地到校参观,诚恳地提供意见,还有的把远方亲友家的子女招来寄住在自己家里到该校上学。他们又主动地帮助驻在该地的省农场开办了两座成人文化补习学校(职工与家属各一个),且已得到了显著成绩。这就使省农场和学校的关系正如段炽华场长所说的“亲如一家了”。最近,又借给四根电杆和农场的电线接起来,学校也按上明晃晃的电灯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