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二十年来农牧业生产条件大有改善 西藏牧区农村商品生产日益活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28
第1版()
专栏:

二十年来农牧业生产条件大有改善
西藏牧区农村商品生产日益活跃
据新华社拉萨电 (记者汪青春、徐祖根)随着党中央对西藏实行一系列特殊政策的贯彻执行和生产条件的改善,西藏的农牧业正在走出自然经济的旧格局,广大牧区、农村的商品生产日益活跃。
自治区有关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全区已有各类专业户、兼业户四万七千多户,比1983年增长了六点五倍;全区牧业主要产品牛羊肉的商品率由1983年的18.1%提高到23.6%。1983年以前全区只有十一个农贸市场,现在增加到八十三个。去年,农牧民对城镇居民出售各类产品的总额达四千七百六十一万元,比1983年增长二点二倍,比1980年增长五点八倍。今年各种农牧产品上市量进一步增加,据拉萨市农贸市场调查,第一季度农牧产品成交额达五百七十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1%。
最近记者在西藏牧区、农村采访时,看到了许多以前没有见过的现象。历来认为做买卖不光彩的藏族农牧民,已经有不少人学会了做生意,他们见到外地来的人就打听各地农畜产品的价格。
交通运输落后曾是阻碍西藏商品流通的重要因素。现在,全区已拥有私人汽车一千八百多辆,运输专业户在国营车队到不了的地方留下了足迹。那曲和昌都地区的大部分县,都有了专门信息机构。向群众提供经济信息已成了县政府或商业部门为藏族群众服务的一个重要项目。
近年来西藏实行的一系列特殊政策,是这里农牧业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催化剂”。1980年,党中央决定对西藏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减少农牧民负担,十年内免征农牧业税,取消农、牧、副业产品的统购、派购任务。去年,西藏又在农牧区分别实行了“土地归户使用”、“牲畜归户,私有私养”的政策。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充分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促进了农牧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西藏自治区成立二十年来,农牧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这是西藏广大牧区、农村中商品生产迅速发展的物质基础。据自治区有关部门统计,1984年度,全区已有水浇地二百二十五万亩,比1965年增长了63.2%;民主改革以后刚刚使用铁制农具的藏族农民,现在已拥有七千五百二十七台大、中、小型拖拉机和其它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和优良品种正在不断推广,全区粮食总产由1965年的五亿八千多万斤增长到1984年的九亿八千多万斤。牧区目前架设各种网围栏的草场面积达到一千二百多万亩,防疫体系已经基本建成,畜种改良、草原建设正在起步。全区各类牲畜的存栏数由1965年的一千五百多万头(只)发展到1984年的二千一百多万头(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