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汪夕富管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29
第2版()
专栏:

汪夕富管人
本报记者 孙健 本报通讯员 徐仲康
1982年4月,汪夕富受命到常州增强塑料厂任厂长,许多人为他捏了一把汗,当时这个厂经济效益在全市塑料行业倒数第一名,连发给职工的劳保用品都一减再减,不少人纷纷要求调离。
如今三年过去了,由于汪夕富勇于开创,扎扎实实搞改革,工厂打了一个翻身仗。职工从原来的三百三十余人减至二百九十多人,利润却从二十九万元上升到一百四十万元,今年上半年利润已有六十四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跨入常州市先进企业的行列。汪夕富有什么“绝招”呢?熟悉内情的都知道:他善于管人。
不称职的干部,撤
上任不久的一个厂休日,汪夕富惦记着工厂,他骑自行车来到厂里,从办公室转到各个车间,一圈转下来,不由得火冒三丈:仓库的门大开着,车间内到处散落着原料,袋袋的原料里都混杂着垃圾。第二天,他先从自己身上找责任,副厂长、生产科长、车间主任都坐不住了,也查了自己的失职之处。很快,厂里有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
但是,有一些所谓的“老资格”、“老混客”不买这个帐。汪夕富毫不客气。有个车间主任经常旷工,车间纪律涣散,哪个工人请事假或旷工了,他就向哪个工人借钱,借而不还,拿到钱就照样考出勤。汪夕富撤了他的职,并建议党组织开除了他的党籍。
经过调整,干部队伍整齐了,厂里布置的各项任务,件件有着落。上梁正,下梁直,工人们自觉遵守劳动纪律。有个工人过去懒得全厂出名,现在不但勤快了,还毛遂自荐当上了矿管甲班的班长,改变了甲班的落后面貌。去年,他被评为厂里的先进生产者。
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上
一个小厂,怎样才能找到能人呢?汪夕富的办法是从工厂实际出发,谁能解决工厂存在的问题,他就认为是能人,就重用。三十一岁的电工班班长叶航针对工厂能耗高的问题,把全厂的电气设备逐个进行调查和更换,克服了大马拉小车和电容器空耗电的浪费现象,使工厂万元产值能耗每度电的单价从六角八分下降为九分,他所在的电工班被评为常州市红旗班组。汪夕富认为叶航是个能人,就提拔他当了矿管车间主任。叶航当了车间主任以后,接受了在车间搞改革试点的任务,结果试点改革取得成功,车间从六十五人减到四十四人,月产矿管反而从一百吨提高到一百三十吨。后来,叶航又被提升为生产科长,工作干得很有成绩。
汪夕富求才心切,只要是能人,他就真心诚意地请。张小文擅长塑料改性专业,过去在厂里潜心于塑料增强的研究,颇有成果,他的论文曾在杂志上发表,并得到了有关大专院校的肯定。但是,前任厂领导却认为张小文是想个人出名,泄露了工厂机密,横竖不顺眼,先是把他放到车间当工人,后来干脆借故调出了厂。汪夕富得知这一情况后,接连三次登门做工作,请张小文回厂。经过汪夕富和厂党支部的细致工作,张小文终于在离厂五年之后,被请了回来,并担任了工厂新产品研究室主任。张小文遇到了知音,心里很感动,废寝忘食地钻研,不久前搞出了一种以塑代钢的增强管,可用于电力工业的冷水塔。
好学上进的职工,深造
汪夕富说,全面地提高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更新职工的知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常州增强塑料厂每年用于智力的投资四万多元,职工每周业余学习四小时,两小时文化课,两小时技术课,全厂三十五岁以下的职工全部入学,并据考试成绩优劣进行奖惩。同时,让有培养前途的职工进大学深造,目前厂里读各种大学的职工已有十六人。王禄宝原来是厂设备科的办事员,他基础扎实,又好学上进。1983年10月正是工厂设备搬迁的时候,人手十分紧张。汪厂长还是作了妥善安排,让小王去天津上大学,现在小王已毕业回厂,当上了厂长助理。
经过几年培训,全厂职工的文化技术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原来的三级工普遍达到了四级工的技术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