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展开对《武训传》的讨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5-25
第3版()
专栏:

  展开对《武训传》的讨论
上海大公报
电影《武训传》上映后,各地报章杂志发表了不少文章,这些文章的绝大部分是赞扬《武训传》的,尤其片子摄制完成,在上海首先映出时,出现在上海报纸杂志上的有关《武训传》文章,全部是赞扬(这里面也包括在本报发表的文章)。直到《武训传》在北京映出,引起报纸和口头的讨论,文艺报接着两期发表了很严厉的批评,人民日报转载了这些文章,又发表了社论,这才使问题明确了,很多人恍然大悟,原来不知不觉中了《武训传》的毒素。
这一问题还需要广泛讨论,尤其是教育界和文艺界应该很好的进行研究,不但要把《武训传》这部影片剖解清楚,还应该有系统地讨论一切有关武训的著作和论文,把武训这个人彻底否定,把武训主义完全推翻,把所谓武训精神连根拔除。这样,才能澄清因《武训传》而表现出的文化界的思想混乱情况。
这里所谈的,只是就《武训传》影片本身而言。
武训主义是什么?是投降主义,是磕头主义,是否定阶级斗争,是奴颜婢膝为统治阶级服务,是感觉到穷人受欺负的原因在没有读书,因而要穷人读圣贤书,能够往上爬,为统治阶级作帮凶。
首先,《武训传》,所刻画出来的武训(也是本来的武训),是见了张举人就下跪,是挨了打不哼一声,是“打一拳,两个钱;踢一脚,三个钱”;是“杀人?行吗?”(这里姑不论影片歪曲了农民革命就是杀人一点)于是,武训就是一个毫无斗争意志,四处磕头受气的人,他丝毫没有想到去反抗这种压迫,而只是逆来顺受。这样,这就是所谓武训精神了。这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吗?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农民)反抗斗争的精神吗?尤其,武训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时代,太平天国革命,正在此时。武训没有想到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没有想到受压迫的根源,没有想到去推翻封建统治,更没有想到帝国主义的压迫。他所走的道路,是和当时广大人民的斗争道路相反的,他磕头,他投降,结果是维护了封建统治。
其次,武训(和当时广大的农民)受尽压迫,为什么会遭受压迫呢?武训认为是不识字的关系,于是,他就行乞兴学了。“一无钱,二无靠山,三无学校教育”,而他“三十年如一日”,终于,办成了义学。这里,一个根本的错误,就是农民受压迫并不是因为不识字,而是因为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受地主阶级统治剥削(最大的地主便是满清皇帝),不能翻身,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要解决问题(不受压迫),便是向封建统治阶级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正如当时的太平天国革命一样,而不是识字的问题。而事实上,当时广大农民所关心的,是生活上的问题,而不是要求识字,影片中的农民,不愿小孩去上武训的义学,正是这个道理。
再进一步讨论,武训行乞兴学,目的是在使农民不受欺负,都有书读,读什么书呢?读圣贤书,卫经传道。那正是武训到张举人家做长工时,听见老师教张举人儿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于是,“学而优则仕”。穷孩子读了书,便可以做官了,便成为统治阶级的帮闲帮凶,以至于不折不扣成为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阶级。这样一来,武训行乞兴学的结果,便是维护封建统治;所谓武训精神,便是作奴才。
当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三十几年的艰苦斗争,取得了伟大胜利的今天,影片《武训传》却大开倒车,颂扬人民向封建统治投降磕头,维护封建统治,这是违背历史唯物论的,这是对于中国农民斗争的诬蔑。编导者似乎也企图对武训有所批判,结果,观众所看见的,却是微弱得几近于无;相反的,倒是彻头彻尾的武训崇拜,武训颂扬。在中国人民电影事业正向前发展的时候,这张影片却造成这样的严重错误,是不可忽视的。
大多数文章颂扬《武训传》,正表现了文化界思想的混乱,水平还很差。对于《武训传》,应该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我们期待有系统地进行武训研究,澄清不正确的思想。通过这一事件,将使电影工作者、文化界、教育界和广大人民获得很大的教育,从而提高我们的思想水平,更使人民的电影事业向前迈进。
本报曾经发表过几篇有关《武训传》的文章,一部分是这部影片工作者的自白,整个说来,都是对《武训传》的盲目颂扬。这说明了我们的思想水平还不够高,应该检讨提高。通过这一事件,我们首先感到获得了教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