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李顺达互助组春耕播种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5-26
第2版()
专栏:

  李顺达互助组春耕播种记
新华社记者 马明、丰平
“和全国挑了战还能落后吗?”李顺达互助组的组员们在互助鼓励中完成了今年的春耕和播种。
三月初,在山西太行山里还是春雪初融的时候。午间山路泥泞难行,早晚又冻得冰硬。这时,李顺达互助组就开始往耕地里送肥料了。他们原计划每亩地上肥料一百二十六担,结果每亩上了一百三十担;全组的耕地一共上肥料一万一千担。这些肥料,是用小毛驴驮,用人挑,艰难地从村里送到山上高高低低的耕地里的。这比平原上的农民用大车拉肥料辛苦多了。送肥料的时候,五十九岁的老组员魏理兴,一个人吆喝着两条牲口,自己肩上还挑着一担,天曚曚亮就上了山。那时,许多组员因为起得太早,手和脸都冻红肿了。但这种辛苦是有代价的:他们今年送肥料所用的时间,比去年缩短了一半。
根据李顺达互助组的计划,今年春天他们要进行十五亩耕地的整修和改良土壤的工作。十五亩地有好几十块,而且这山一块,那沟一块,很分散。这个工程实在不小。刚送完肥料,又是紧该锄麦地的时候。他们就把全组的麦地都交给妇女们去锄,男人们都修地。为了把山坡地修平修好,他们垒石垫土,精雕细刻地工作着,连下大雨的时候也不收工。妇女们也一样,下雨的时候就披着被单锄麦地。雨水混合着汗珠,从他们的脸上往下流。每天,他们一定要把当天的事作完,甚至要超过了当天的计划才收工。
使用新农具,是他们向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互助组提出的竞赛条件之一。过去,山西省劳动模范大会曾经奖给他们全村三具新犁。这三具新犁又笨又重,山地里使用很不便当,所以大家都不愿意使用。今年,这三具新犁由华北农业机械总厂改造得轻便些了,但是还没有人愿意用。李顺达就先来试用。有一天,这个有着坚强意志的老英雄,响起他的鞭子,赶着牲口用一具新犁耕地了。当黑色的土壤被新犁翻起来时,跟在后面的组员王文章不禁大叫起来:“好家具,真比土犁耕的又深又碎!”过了两天,李顺达告诉大家说,他已经摸到了使用新犁的窍道。他说:“用新犁耕地,在转弯的时候,只要稍稍提起犁头,转弯就很灵便。这样,用新犁耕小块的地也好使唤。拉犁的牲口用左腿转弯,就不会磨破脖子。”因为新犁耕地的效率比土犁高三分之一,所以在李顺达试用成功后,全村农民都争着用新犁耕地了。
播种的那几天也是李顺达互助组最紧张的时候。那几天,有些组员忙得没有睡好觉。播种时他们全组作了精细的、科学的分工:耕地的老手专门扶犁耕地,女组员王补巧赶着牲口耙地,然后由组里的技术能手马兴海摇耧(一种播种的农具)播种。这样一步紧跟一步,全组很快就完成了春播。他们种的是“金皇后”玉蜀黍、“大黄母鸡嘴”谷子等优良品种。种籽都是用温汤消过毒,又用王铜药剂拌过的。为了防止地下虫害,播种时他们还用了二千多斤柏叶粉末,和种籽一齐下到地里。
现在,李顺达互助组播种的秋禾,绿油油的茁壮的嫩苗都已经出土了。这是今年他们在爱国丰产运动中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在春耕和播种最忙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忘掉学习,也没有忘掉朝鲜的战争。“五一”节后,他们的学习热情更高了,在地里劳动时,他们每一次歇下来就读报。朝鲜前线的胜利消息,全国各地农业劳动模范和互助组向他们应战参加爱国丰产竞赛的消息,经常鼓舞着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生产热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