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平凡的岗位 不平凡的事迹——记乌鲁木齐市“优秀共产党员”安庆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8-05
第4版()
专栏:

平凡的岗位 不平凡的事迹
——记乌鲁木齐市“优秀共产党员”安庆明
新华社记者 宋政厚 新华社通讯员 相世学
蹬着三轮车,为西陲边城各族居民送了二十一年牛奶的女共产党员安庆明,在第二期整党中被中共乌鲁木齐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后,最近又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著名劳动模范,受到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今年四十一岁的安庆明,是在党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岁月里离开学校,走上送奶岗位的。她决心做一个雷锋式的送奶员,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转眼到了1976年6月,安庆明被调到市区最远的一个牛奶门市部担任负责人。她去时,这里垃圾成堆,墙壁乌黑,玻璃窗上沾着厚厚的蝇屎和雨渍。砌满土块的窗户只留着一个小洞口供群众取奶。她看到这些心里好难受,便召集大伙儿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商店,卖的又是吃的东西,可不能不想着群众呀!”于是她挽起袖子,领着大家清除脏物,拆去窗台上的土块,擦洗玻璃,粉饰店面。这年冬天,他们把在外面排队买牛奶的群众都请到了屋里。
过不久,安庆明又发现有条偏僻的小街,无人去送牛奶。那里的居民每天得起早摸黑,跑很远的路,到门市部取奶。她想:“群众为了一两瓶牛奶得费多少时间啊,我们应该新辟一条线路才对。”可是,这条线路很长,往返十二公里,路面还坑坑洼洼的。她就争当了这条线路的送奶员。从此,严冬酷暑,年复一年,蹬车在这条路上。每当春雪消融或大雨滂沱,满路泥泞,车蹬不动,她便推着走,汗水和雨水常常交融一起。同伴们劝她:“你是领导,不要跑线路了,到各条线上帮帮看看就行。”但她说什么也不肯,她说:“当头儿就得多干,流点汗算得什么!”
安庆明送奶,一向把顾客当做亲人。有次,她在了解订户情况时,发现一位无儿无女的退休工人,老两口都有病,每天取奶实在困难。她便天天按时把牛奶送到老人家里。东八街住着一位熊大娘身体多病。一天,老人拄着棍艰难地来到门市部买牛奶,安庆明见了,赶忙将老大娘背了回去,以后每天给她送奶到家。她同张大娘的故事更是感人。那是1979年初冬的一天,体弱多病的张大娘颤颤巍巍地来到门市部买奶。经了解,她家距门市部有两站多路。安庆明想:为群众做好事是共产党员的本份,自己应该为这位老人分担忧愁。她于是用三轮车把老人送回家去,从此,每天跑完线路,便掏钱买上牛奶,专程给老人送去。老人孤独一人,困难很多,病了连口开水也难喝上。她又利用空余时间去为老人挑水、劈柴、生火、扫雪……这样度过了三年。有天,当她来到老人家的时候,得知老人住进了医院,便立即赶到医院看望。老人一见,一把将她拉在怀里,泪水夺眶而出。过了两天,安庆明带上糕点又去看望老人,老人这回抱着她的头泣不成声。
安庆明来到消毒站,见到装车人少,便搭手帮忙,渐渐成了这儿的“装卸工”。她每天和装卸工人一起,把近两百桶鲜奶从冷却塔里提出,一桶一桶地抬上车,又一桶一桶地卸到沿途各个门市部,最后才到自己的牛奶店。这时正是凌晨七点钟,装卸工人算是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任务,而安庆明这才开始她的本职工作。她风雪无阻,就这样在消毒站当了整整七年的义务装卸工。
1984年6月,安庆明调到市牛奶公司担任工会主席,但她还是不肯脱离送奶员的岗位。
起初,她是“机动人员”,谁需要帮忙她跟谁走。当熟悉了这个居民区的十几条线路后,她便单独地包了一条。从此,每天一早,她便在这条线路上奔忙。当把千把瓶牛奶送到订户后,这才坐上公共汽车,赶到市牛奶公司的工会去上班。然而,她又是最先一个到达,往往还提前半个小时。今年5月,她参加自治区人民代表会议期间,每天一早照常地为群众送奶。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