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通向“花果山”的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8-07
第2版()
专栏:

通向“花果山”的路
本报记者 杨传春 韩祝平 本报通讯员 汪莉莉
一到福建漳浦,我们就同县委书记黄步翔一道,踏上了通向“花果山”的路。
漳浦县的“花果山”,不是旅游胜地,它既没有普陀山的山光,也没有连云港的水色。站在群山环抱中的“望果台”上,甚至看不到“满山花果”的美景。因为,四周的三万五千亩山地是新开的,一百五十多万棵果树是新栽的。然而,来这里的人却不少。他们不是游人,是为研究和考察而来的。中央和地方的许多领导、农业经济专家摸清了漳浦建设“花果山”的经验之后,认为其中值得重视的一条经验,就是在发展经济中的松散联合。
管理“花果山”的是漳浦县花果中心,它是一个由一万多农户和五个农场组成的联合体。从1983年9月成立以来,它除开发了“花果山”,还造林十二万亩。
我们站在“望果台”上,特意看了看由四千七百三十三户农民承包开发的近二万三千亩果园:一层层的果树苗按照统一的株距、行距种植,横也成行,纵也成行。为什么栽种得这么好呢?黄步翔告诉我们,这些是由联合体出面,统一规划,统一栽植的,负责规划设计的是联合体的八个技术员。
这些管理人员的生计问题怎么解决呢?我们问。黄步翔说:管理人员已经清楚地看到了几条“生财之道”:一是培育优良苗木,提供给承包者更新品种。他们已经和华东亚热带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作物所等挂上了钩;二是发展保鲜和加工业,增值部分就是他们的了;三是寻找产品销路。联合体现在种植的果树品种,有荔枝、枇杷、龙眼、余甘等,通过疏通销售渠道增加收入;四是有偿技术服务,包括技术咨询,帮助除虫、治病以及其它林间管理。
现在,有好多事已经着手。比如发展加工业,办一个果汁厂和一个蜜饯厂,目前已有了眉目。这两个厂一年能加工三万吨水果,不仅利润可观,而且是联合体的一条极方便的产品销路。
联合体为了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支持管理人员们搞科研、搞推广、兴办工业和商业;另一方面协调和监督联合体的每个成员按统一的科学规划办事。
这样,漳浦县花果中心这个联合体,既是一个合作制的集体——统一规划,统一栽植,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共同发展;又是松散的各具独立性的集体——山地所有权不变,山林使用权不变,产品收益权不变,各个承包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松散的联合,使“花果山”的承包者看到了美好的希望,也使黄步翔等县委领导同志找到了新形势下发展开发性商品生产的办法。开发这三万五千亩果园,一共只用了一年两个月,每亩投资:垦山挖沟四十元,苗木二十元,计六十元。过去这个县把十六万亩山地划为自留山,不但至今开发效益不大,而且投资远远超过这个数,黄步翔说,漳浦县共有一百六十四万亩山地,适宜栽种花果的有四十三万亩。他们准备就用“松散的联合”这个办法来开发更多的山地,把“花果山”扩向全县,使优越的气候和土地优势,转化为商品生产的优势。
在“花果山门”口,写着“漳浦县花果中心”的“宗旨”:“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权责利一元化,科研、推广、生产相结合”。经过“花果山门”的时候,我们对黄步翔说:“这个门建得巧,要进‘花果山’,必从此门过。”老黄认真地说:“要通往‘花果山’的路还很多,不过我们喜欢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