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山西画报的编辑和发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5-27
第6版()
专栏:

  山西画报的编辑和发行
力群
一、确定对象与目的
《山西画报》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农民大致有这么三种人:第一种是文盲,即一字不识的,约占全部农民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第二种是半文盲,即能认识很少的字的,约占全部农民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第三种是农民知识分子,即能够看懂《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约占全部农民的百分之五左右。《山西画报》想做到第二三种农民看得懂,第一种农民看得懂画,听得懂说明。
要为农民办画报,必须先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是干部要真正愿意做这个普及工作,并下决心做好,打通思想,放下架子,不把这当做渺小的工作。给今天的中国农民办画报,当然不能办《人民画报》式的大型画报,为了照顾农民的购买力和文化水平,只能办一种小型的单张画报。这种单张的画报气派自然不大,有如一头小小的毛驴,虽然不象高头大马那样神气,农民却很喜欢。
第二是要处处为农民设想,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需要。为农民办画报,如果不能处处为农民设想,这个画报是不会受农民欢迎的。如果不随时了解情况,这个画报是无法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
《山西画报》社的同志们已经适当地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虽然不能说已经解决的很好。
为什么要办这个画报呢?它能起什么作用呢?这个问题也必须使全体同志彻底了解,假如不了解这个问题,办起来就没劲,没有信心,更没有明确的方向。我们今天为农民办画报,当然不是为了作农民的消遣品,我们首先应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问题、思想问题和普及他们的政治知识。同时,还应该有这样远大的目标:把农民们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带到社会主义社会去。今天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准备条件,首先当然要进行经济建设,准备物质条件,同时也必须向农民进行文化教育,准备思想条件。今天农民多半是文盲,爱看画,我们就用图画来引导他们组织起来劳动生产,同时还要教育他们,使他们看得到美满的前途,并为了这个前途而在今天就开始努力。
二、处处为农民设想
《山西画报》社的工作同志们,既已认识了办农民画报的重要性,因此就能以比较严肃的态度来进行工作。我们曾向前晋绥边区时代的《人民画报》学习,向《内蒙画报》学习,吸取了它们的一些经验。为了适合农民阅读,我们决定了以下的内容和形式:
(一)采取了四开单张的形式,不用本本。本本成本大,价钱高,又不能在墙上贴。这种形式在目前是不适合于文盲多的农民阅读的。单张画报的最大好处是能够贴在墙上让大家看。成本低,定价也低。我们的画报当小米每斤五百四十元时,定价卖六百元一张,后来小米涨到一千多元一斤,我们也不涨价,现在小米一斤八百余元,我们的画报因订户多了,所以还是卖六百元一张,并不赔钱。
(二)坚决不用照片。照片不易做到连环故事化,又不易印彩色,加之有阴阳面,印刷不好成为黑黑的一片,农民不喜欢看;而且采用了照片,就不能通过画报大量培养群众的业余美术工作者。
(三)用三色套版的连环图画为主要内容。农民最喜欢看红红绿绿的图画,色彩愈鲜艳愈受欢迎。他们更爱看连环图画,连环图画能够说明事物发展的过程,教育作用很大。因为画报的订户很不固定,这期他订了,下期就不一定订。而且人们总是愿意一次把一个故事看完的,所以连环图画要一次登完。
(四)图画大部是以民间流行的单线平涂的画法画的,不用西洋的明暗法。这有四种好处:画的人容易把画面处理得干净、漂亮、单纯、明快;印刷厂也易于制版,又容易印的清楚;农民喜欢看;学画的人容易跟上学。
(五)排版力求“整洁醒目,宁板勿乱”。为了使农民一目了然,不允许在排版上标新立异,玩弄花样,使农民寻不见头尾。我们曾经看到有些画报的版式,一套连环图画可以大小不一,有方有圆,说明也不和画连在一起。这样的办法是有意给农民吃苦头,实在也不好看,所以我们以老实朴素为本。
(六)要使文盲和半文盲的农民听懂看懂,因此在正面不登文章,为了和全省的美术工作者联系,利用画报的背面登文章。连环图画的说明力求通俗字少。有时也曾想采取较大一些的字体,并用快板和歌谣式的说明,但前者因顾虑字体大了,画的篇幅要减少,尚未解决,后者也因条件不足,还未能做到。这些困难以后定要设法克服。
(七)有时也登载时事漫画。但给农民看的漫画,要画得极其通俗易懂,多加说明。农民文化低,他们不懂得白鸽子代表和平,?字代表法西斯,狮子代表英帝国主义,更不知道麦克阿瑟是何人,当然我们的一般漫画就不容易使他们接受了。但假如有一个人给他们解释,他们也是可以领会的。
(八)《山西画报》对于群众来信,总是答复的。来了的画稿,决定用的,就难免要修改,但以尽量保留原作的精神为原则,更改之处不得过多。不用的稿子一定给指出缺点,并说明不用之理由。只因目前来信过多,工作人员少不能即时答复是有的。
三、紧密结合实际
《山西画报》是报纸性质的,更需要与实际紧密的结合,首先是配合每一运动。例如本省取缔一贯道的运动开始后,画报就以大量篇幅登载揭发一贯道罪恶的图画;全省工农业劳模大会举行了,就出劳模特刊;冬学开学了,就提出为冬学服务的口号。目前我们把注重点放在联系工农业生产,深入抗美援朝与严厉镇压反革命的宣传、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等上面。以适当的题材配合每一节日,向农民进行政治教育,也是我们进行过和进行着的方法。一九五○年我们一共出版了“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国庆节”,“十月革命节”等特刊。例如五一节,我们就全部刊登关于工人的内容,(平时也刊登一少部分)想让农民了解工人阶级的先锋作用,认识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加强工农联盟。进城以来,我们把农村向城市介绍的很多,现在很需要把城市适当地介绍给农村,因为农民不了解城市,因而不承认城市领导乡村。而且五一节特刊我们也多印一些发给工厂,贴在街头,作为给工人服务。我们的画报虽然主要对象是农民,可是农村小学儿童也是重要读者,六一儿童节出特刊为儿童服务也很必要,因为给农村小学生出一期特刊,也就等于是给农民的儿子出特刊,农民会举起双手赞成的。至于“七一”向农民宣传共产党和毛主席的伟大领导作用,“八一”向农民宣传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保卫祖国,“国庆节”宣传祖国的伟大,“十月革命节”宣传中苏友好,这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通过这些特刊正是向农民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好机会。土地改革之后,山西农村中政治空气逐渐淡薄,今后必须联系农村经济和农民生产,加强政治宣传,使生产建设工作和总的政治任务结合起来。
此外,我们觉得应尽量加强画报的新闻性,就是应多发表有时间,有县名、村名、人名的新闻画稿。多登新闻画稿有两种好处,第一是易于使画报深入群众,在群众中生根。真人真事,是农民特别感到兴趣的,而且登了那个村子的事情,那个村子的群众就会更关心画报。第二是容易培养群众的业余美术工作者,并通过画报改造民间艺人。新闻性的稿子主要依靠全省各地业余美术工作者的投稿。但发表新闻性的稿子时,应注意防止“客里空”现象,这现象对画报的威信有很大损害。
《山西画报》社的美术工作者必须熟悉工农生活。不熟悉工农生活就无法作画、改稿、审稿。因此我们决定不断换班下乡、下工厂,向群众学习,丰富自己。目前我们做编辑工作的人,已深深地感到科学和生活知识贫乏的痛苦,例如关于工厂的连环图画,机器画的正确不正确,说明文字是否有错误,我们很难判断,象什么基罗瓦特呀,什么碳化呀……在我们说来都是新名词。为了避免错误,我们就把画稿先请工人和技术人员看过。(编者按:《山西画报》的读者对象既然主要是农民,对这些工业术语,不但要求正确,而且应该适当地予以解释,使农民能懂。)
四、重视印刷重视发行
印刷和发行的工作,都要十分重视。假如画的好,印不好,农民就不喜欢看;印的好发不下去就到不了农民手里。
我们很注意画报的印刷工作。为了使画报印的清楚漂亮,我们经常跑工厂,发现问题立刻改正。印刷厂从厂方到工人,知道我们对待工作是严肃负责的,他们也就更认真负责地工作了。
《山西画报》创刊一月后,就拥有二千一百二十五个订户,这是怎么得来的呢?这个画报最初由《山西日报》社发行科代发,创刊的时候就随着《山西农民报》赠送了两期(每期赠送约一万多份),并附信说明:自第三期起即停止赠送,请大家订阅(并附订阅的办法),这样到第三期就获得了最初的两千多基本订户。我们曾希望新华书店山西分店给我们代售,但是失败了:我们得了他们的同意,每期送去三千份,希望发到各地支店,可是过了几个月去看,这些画报仍然包绳未解,原封不动地放在藏书室里。(编者按:新华书店山西分店对此事应加检讨。)
于是我们自己发行了一个时期,用各种方法打下了基础,以后才由邮局发行,发展到最近的一万五千多订户。
在由邮局发行之后,也曾发生过一些问题。邮局规定只许每月一日至五日预订下一月的画报,过期不订;而且只能预订一个月的,不能连订数月。于是农民反映很不满意。其次是有时候送不到,因此有些农民不愿预订,向邮局要求零卖,他们愿意交款拿货,象买一盒火柴一般。农民对于预订刊物原来还不习惯的。以上问题,有的已和邮局商量解决了,有的正在设法解决。总之我们觉得有些县的邮局还缺乏群众观点,不能处处为农民群众设想,他们采用城市的工作方法对待农民,不考虑农村交通不便,农民进城困难等问题。希望邮局今后能重视通俗读物,在发行工作上多想办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