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评张宗炳译《原理与方法》修订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5-27
第6版()
专栏:

  评张宗炳译《原理与方法》修订本
方子亮
张宗炳译《原理与方法》(米邱林五十年工作总结),自经“图书评论”第八号(一九五○年七月十二日)发表了叶笃庄的批评后,译者也作了检讨与声明,去年九月间便将书中某些错误与不妥作了改正,本年一月出版了该书的修订本。
修订本的“译者之言”中加了一节,说明接受批评和改正的经过:“错误及译名不妥数处,在本版中已加改正,但是大体的译文没有更改。”译者表现了接受批评的风度,而且很快地完成了改正,这是很好的一面。但译者没有趁修订再版时深入检查全部译文,改正书中另一些错误,而且就是批评所指出的错误也没有全部彻底改正,对于这一本修订的米邱林的名著的译本来说,是十分遗憾的。
首先应该指出的是:批评中所指出的错误,译者也没有彻底加以订正。例如:译者把“属”(Genus)错译成“族”(Variety),再版的译本,除了只把第五章的题目中的“族间杂交”改正为“属间杂交”外,本文里把“属”译成“族”的,依旧没有订正。又如第二章的题目,在第一版是:“南方果树移植北方可以改变之观点的错误”,批评指出这题目的原文应译成:“简单移植南方植物可以使它们驯化的错误观念”。理由是“简单”两字是不能漏去不译的,而把acclimatized(已能适应新地区的气候)译成“改变”是不可以的。在修订本中,译者把这题目改成:“南方果树移植简单可以改变之观念的错误”,这是愈改意义愈不明了。
译文里还有许多别的缺点和错误,如叶先生所指出的漏译和误译,几乎每章都有。这种错误的存在,使读者读不懂译文,或者得不到正确的知识。如以第五章的译文为例,举出其中较重要的错误。(以这一章为例的理由,并不是因为这一章的错误特别多,而是这一章比较短,只包括短短的十二段,而且前四章里的缺点,已多少给叶先生批评过了。)
第一段里,把“属间”译成“族间”,“不育”译成“不能开花”。实际上“不育”的含义比“不能开花”广泛多了。
第二段里,“这一工作(指‘远缘杂交’)的成功比同种间的交配来得慢些。”张译作:“这一工作较之同种间之交配结果来的慢。”这是意义不很明晰的。
第四段里,“初次开花的年轻杂种”张译作:“初次开花的杂种苗木”。按:苗木是指还没有成熟的幼植物,英文是Seedling。开花的,一般不再叫做苗木了。
第五段里,“这类杂交”,张译作:“种间杂交”。按:这类杂交原意是指“远缘杂交”而言的,包括“种间”、“属间”甚至“科间”的杂交在内。又,“例如……杏或桃嫁接在李树上等。只有少数的接枝,特别是核果树的,能和砧木长合在一起。”张译作:“例如……或是杏子接在桃树,李树上,在核果内,往往只有几个接枝真能与砧木长合在一起。”这就把原文含义颠倒了。又,“……在构造上,逐渐开始部分的改变,一直到开花时候。”张译作:“……它的构造与品性到开花时候便有所改变”,是和原文含义不同的。
第六段里,“异种所生杂种并不都是不育的。”张译作:“种间杂交的结果不一定都是不传后代的。”这可以解释为种间的杂交,多不产出后代。可是原文是指杂种(即种间杂交所生的后代)并不是指杂种的亲代。
第七段里,“在这些苗木中,有不少苗木的构造,颇有差别。”张译作:“在这些出芽长成的苗木中,形态有许多差别。”按:构造颇有差别的并不是所有的苗木!
第八段里,“苹果和梨的营养体杂种”,张译作:“苹果和梨的种间杂交”。“种间”是张先生加上的。实际上,苹果和梨不仅是不同种,而且甚至可视为是不同属的。
类似以上所举的缺点和错误,实在是太多了。有的错误,且比上述的更严重。例如,第二十页第二段的几句原文大意是:“从这非常大的果实或果皮里所得到的种子,多数发育不完全和瘦弱,常常仅能长出只结小果实的果树。”张译作:“这样非常大的果实的种子也是不正常的,因为它的果皮总是发育不全,而瘦弱,它们所产生下一代的果树,反而只有小的果实。”这就有点近于乱译了。原文并没有说种子不正常,而是说果实或果皮是非常的大;而发育不全和瘦弱的是种子,并不是果皮!
最后,让我举出原著三版序文中很简单的两段话,来作为这译本的代表,来看看这译笔是如何不够细心,不够忠实。这是第三和第四段。大意是这样:
“在革命以后的这些年头,我们国内所发生的改变是有特别意义的。
“社会主义制度给我们国内的劳动人民,依照他们生活上和智识上的需要,带来了新的历史任务。”
张译作:
“特别是我们国内这几年,在革命期中的改变是十分的有意义。
“社会主义的制度使我们国内的工作者面对着历史上新的任务,这任务是与他们的能力与需要完全相符的。”
原文里的“特别意义”给张先生分开了,“劳动人民”被译为“工作者”,“革命以后”被译为“革命期中”,“生活上和智识上的需要”,被译为“能力与需要”。原文的语气,译者根本没有照顾到。
象这样重要的书,有这样多的缺点和错误,是很不好的。译者没有趁再版机会,仔细订正一下,是对不住原著者和读者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