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畜牧兽医业情况令人担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8-14
第5版()
专栏:经济信息

畜牧兽医业情况令人担忧
本报记者 张稚丹
应当说,畜牧业产值在一国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反映了该国农业经济的质的状况。按照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我国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构成分别是:1982年——15.5%,1983年——14.7%,1984年——14.2%,呈现的竟是下降趋势!虽然畜牧业绝对产值在以每年几十亿元的速度增长,但毕竟慢于整个农业发展的速度。
畜牧业生产有家畜品种、草场、饲料、防疫灭病等几个环节。我们走访了全国畜牧兽医总站、中国畜牧兽医药械公司、北京市畜牧局等几个单位,听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
问题最突出的首推——
防疫灭病
截止1984年底,我国大牲畜存栏数为一亿零八百万头,羊为一亿五千万头,猪为三亿零六百万头,而我国从事兽医的人数只有四十万,每个人要负责一千多头牲畜、猪的防疫灭病工作,这还没加上无法统计的鸡群。
这支兽医队伍自身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素质差,技术水平低。全国畜牧兽医总站1984年底的统计表明,被调查的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共有兽医技术人员二十二万四千余人,占从事兽医业职工总数的79.9%。技术人员中,大、中专毕业生占14%,助理级以上的技术人员仅占3%。以行业人口和其中知识分子人数相比,畜牧兽医业仅多于农业,排倒数第二。然而长期以来,兽医专业的又大多改行,真正做畜牧兽医工作的寥寥无几。二是兽医队伍不稳定。兽医与人医不同,接到病情报告后,马上要跑几十里去治疗,如果是疫病,则要消毒、隔离、甚至扑杀,往往惹起户主的不满。四十万兽医工作者绝大多数散布在五万多个乡级畜牧兽医站、家畜改良站、草原工作站,没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医疗设施。许多兽医人员得不到吃商品粮和劳保福利待遇。国家每年拨下的事业费——“社办公助费”只有五千万元,有的中途被挪用,分下来每月人均不过一二十元。有些老兽医干到七十多岁,回家养老竟无一分钱收入。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从1983年起,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在四十四个县建起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拨下专款,在原有站基础上新盖或维修站址,经营饲料加工、畜禽保险、药品经销、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项目,为农民提供有偿服务,同时也可提高本系统职工的收入水平。到1984年底,已有一百二十五个县级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但全国有两千多个县,现有的这些服务中心是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的。
正是由于兽医的收入低,人心不定,技术素质差,装备落后,使得我国目前防疫密度很低,即使不计鸡这一大类,防疫率也不足30%。
畜牧兽医跟不上,问题还出在——
兽用药械
我国目前兽药的药政管理是混乱和较弱的。自从1979年人药与兽药分家后,兽药的生产、经营、管理、销售一直是两套班子。中国医药公司经销大部分药品,而具有专业知识、了解生产实际的中国畜牧兽医药械公司底下只有四家工厂,控制不了生产,更谈不上拥有相应的科研机构。
兽用药械分生物制品、化学药品、器械三大类,目前都存在着水平过低和产销不对路的问题。
生物制品专指用生物组织做成的菌苗、疫苗、联苗、血清、诊断液等。我国现有生物制品一百零九个品种,生产厂家上百个,年产八十亿头份,供过于求。而对于一些国外传入的新病,如猪的传染性胃肠炎、鸡的花氏囊炎、牛羊的蓝舌病等,缺少有效疫苗。
化学药品生产分工不明。过了期的人兽共用药仍给兽用,本该大剂量粗制的兽药按人用剂量精制,极不合算。而一些重要的专用兽药,象治牛马锥虫病的纳嘎宁、治焦虫的硫酸喹啉脲、药物饲料添加剂VD3等都要从国外进口。
兽用器械起步更晚,现在器械生产多沿用五六十年代的老式样,除贮精用的液氮罐达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水平外,畜牧业急需的整套人工授精器械、先进的快速诊断器械,奶牛乳房炎速诊器、牛胃铁器体外测定器等都未能研制、生产出来。
重视畜牧业,工作必须落在实处。如果不迅速改变现有的生产、防治、科研脱节的现状,不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援,不重视人才的培训,那么,畜牧业的落后状况是很难改变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