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班长友和地龙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8-15
第2版()
专栏:

班长友和地龙酒
本报记者 鲁南
两年前,“蚯蚓热”使成千上万个养蚯蚓专业户陷入困境。有关部门不得不通过报纸广播提醒人们不要盲目养蚯蚓。
两年后的今天,河南省上蔡县农民班长友招贤纳士,重用人才,创办蚯蚓综合加工厂,成了农民企业家。在他的带领下,一批养蚯蚓专业户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班长友现年四十岁,是一把种田的好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班长友从报上看到有关养殖蚯蚓的资料,受到启发和鼓舞,他认识到:蚯蚓营养价值高,繁殖快,可以富国富民,于是他买进种蚯蚓,成了养种蚯蚓专业户。在那场“蚯蚓热”中,班长友同样受到沉重打击,债台高筑。但是,他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从单一养种蚯蚓转为加工利用,同时改善经营管理。不久,制成地龙干粉,这是一种理想的优质饲料,颇受用户欢迎。生产地龙干粉本大利薄,又不能直接为人们享用。老班决心研制地龙酒。他四处收集资料,登门求师,通宵达旦地搞试验,眼睛熬得象红枣,由于关键技术不过关,一次次试验都失败了,上万斤成蚓白白扔到田里做肥料,谁见了谁心疼。好心人向他进言:生产地龙干粉,虽然利薄,但无风险,地龙酒虽好,但不是咱泥腿人干得了的。老班认准的事,就要干到底。为了提高技术力量,他广招人才,组成研制小组。他又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聘请了七名教授、研究员、大学生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一时间,这里人才济济,历经一百一十三次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系列地龙酒。经有关部门鉴定,质量符合部颁标准,试饮甘醇美味,常饮能治疗多种慢性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长有牌”商标,今年5月,正式投入批量生产,计划年产地龙健酒、太白酒、益寿酒一千吨,其中四百吨销往国际市场。为了扩大生产能力,老班在当年李斯“牵黄犬具出上蔡东门逐狡免”的上蔡县城东十里沟建起了占地二万一千六百多平方米、拥有二百七十多名职工的蚯蚓综合加工厂,最近,他们在几家全国性的报刊上刊登广告,向全国各地养殖专业户收购蚯蚓。
班长友富起来了,但他致富不忘国家,时刻想着人民。他投资办学,办集体福利事业,1985年3月份认购国库券五万一千元。他专设了一个“扶贫办公室”,除了给有困难的农民以经济上的扶持外,更主要的是从技术、资金上帮助发展养蚓专业户,引导更多农民走养蚓致富的道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