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凤凰是怎样起飞的?——上海自行车三厂抓技术改造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8-22
第2版()
专栏:

凤凰是怎样起飞的?
——上海自行车三厂抓技术改造纪实
本报记者 郭伟成 本报通讯员 屠晓园
有一个“凤凰涅槃”的故事,讲的是一只没有生命力的凤凰,经过烈火的洗礼,换上新的羽毛,重又焕发出生机,展翅飞翔。“凤凰”牌自行车也是经历了这样的洗礼,才插上翅膀飞遍大江南北、飞向世界各地的。去年,上海自行车三厂生产了二百六十五万辆“凤凰”,产值三亿七千万元,上缴税利一亿五千万元;向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七十二万辆,创汇三千一百万美元,出口量占全国自行车出口总数的70%。在历次全国质量评比中,“凤凰”连续六次夺魁。
“凤凰”是怎么飞起来的呢?
1962年,上海自行车三厂建厂已经四年了,只有一个品种,手工操作,敲敲打打,年产七八万辆,质量还差劲。全国积压了二十万辆“凤凰”,相当于全厂两年多的产量。全厂上下都在思索:这家二百六十七个小厂小作坊合并成的工厂,一半以上机床使用了二三十年,有的还是慈禧年间的古董,三分之二以上的工序都是手工操作。怎么办?
自力更生,技术改造,把产品质量和品种搞上去。这是全厂一致的意愿。1964年,为了生产出优质的PA14型车,全厂经过五十五天努力就搞出了三百零六项革新,改革提高了95%以上零部件的加工工艺。首战告捷,更坚定了他们走技术进步道路的信心。他们结合产品攻关,确定了不同时期的薄弱环节为改造重点,土洋结合,远近结合,以土以近为主,不断革新,突破生产关键。现在,全厂已经建立起八十多条自动化生产线,有些生产工艺设备超过了国际上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过去,“凤凰”的市场在南方,后来,他们对产品结构进行重大改革,搞出了外型美观,选材优良的PA18型,使“凤凰”飞过了长江,风靡北方各地。接着,又推出65型、86型轻便车,再度引起全国同行的瞩目。86型车采用不锈钢泥板,牛筋边胎,闪红、闪绿、闪蓝,自身轻,外观美,骑行轻,深受消费者欢迎。各地自行车厂也争相仿制同类车投放市场。紧接着,27英寸的“凤凰”405型打进了欧洲市场,26英寸的“凤凰”300型打入了美国和加拿大市场。
为了占领各地市场,“凤凰”的主人着实下了一番苦心:他们派人到各地调查,了解不同的消费需要,综合信息,然后根据城乡不同需要,定向设计、定向供应。年年都有新“凤凰”飞向各地,现在,全厂已形成三个系列、五大类型的八十四个花色品种的产品序列。现在,每天生产出五至六个型号的上万辆车,每九天的产量就超过建厂初的全年产量。每百元的资金利税率高达134.5%;每年上缴国家的利税可以再建三座同样规模的工厂。
这样高的效益,这样的质量、品种和技术改造的成就,来自人。上海自行车三厂结合生产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地开展职工文化技术培训工作,使职工队伍逐渐由“经验型”向“知识型”转化。
现在,全厂80%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都是工厂自己培养的,其中有一百四十多人达到大中专程度,有60%的人获得了各种技术职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