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一出难以导演的戏——台湾县市长、省市议员选举战拉开序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8-26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一出难以导演的戏
——台湾县市长、省市议员选举战拉开序幕
孙小靖
将在11月中旬举行的台湾县市长、省市议员选举,距今虽然还有近三个月的时间,但是,由于7月底国民党公布了党内提名的参选人员名单,这场选战的序幕已经拉开。
台湾舆论界普遍认为,今年的选举是在前所未有的复杂情境中展开的。由于近年来,台湾的重大事件不断发生,江南命案、十信弊案、党外杂志纷争、煤矿连续瓦斯爆炸,以及经济景气持续低迷等等,各种矛盾“交相而至,一齐并发”。因此,对这次的选举提名,国民党确实格外小心谨慎,做了很大调整。据台报报道,这次国民党提名的显著特点之一是,一改1977年以来的低额提名政策,而采取高额提名政策。过去数年,国民党提名者一般只占应选总数的70%,而这次在应选的一百九十一人中,国民党提名一百五十七人,达80%以上。在应选的二十一席县市长中,国民党提名十八人,占85%以上。台湾舆论指出,国民党过去采取低额提名,是为了因应党内参与热潮之下的内部矛盾,以示其“民主形象”,从而反制党外挑战。此种政策沿用数年,并未见效。如今面对激荡不宁的“社会浮动因素”,高额提名政策,便是国民党在新形势下,采取的“进一步强化党权及巩固党组织”,以谋直接抑制党外势力,稳定政局的做法。
这次提名的特点之二是,国民党十分注意被提名者的“个人形象”。“十信”案损失太大,主角蔡辰洲是国民党提名并力捧的“立法委员”,结果搞得臭不可闻,国民党的名誉也为之扫地。为了挽回影响,获得选民好感,国民党这次提名的一百五十七人中,有新人五十四人,占三分之一。而被提名人的总平均年龄仅44.42岁。学历也较以往普遍提高,其中大专程度的九十四人,硕士十八人,博士四人,高中程度的四十一人。被提名者的职业,也大多为公教人员,占提名总数的72.6%,而工商界人士仅占16.5%。国民党力图借此给人以这样的印象:没有背景,年轻而有才之士能得以出头。
国民党的这次提名,可谓小心再三了。但是,台报发表的不少文章都指出,由于台湾社会固有的矛盾,国民党面临的几个重大挑战,却依然难以化解。
首先,国民党内部地方派系的斗争难以平衡。台湾《自立晚报》的一篇报道透露,由于当事人的压力及派系力量的介入,国民党的这次提名作业十分“艰困”,“每一层级都有许多有力人士透过各种管道作出强烈反应”,此外,黑函满天飞,一些派系大放风声,扬言反对某人,将在选举时决一死战等等,令国民党十分头痛。
其二,国民党提名人与无党籍人士之间将有一场激烈的争夺。党外势力是目前台湾唯一能与国民党对峙的在野力量。台报分析,在今年的选举中,无党籍人士“虽然整体上没有条件呈现全省串联的阵势,但地方上的单打独斗的个别抗争仍将形成高潮”。同时,党外人士还在其它县市积极活动,物色适当人选,全力争取选票。
其三,长期以来,由于台湾选风败坏,所谓“新秀”,很难出头。一些报刊指出,“台湾历年来的选举均是金钱横行,缺乏雄厚财力之俊硕,少有问鼎机会”。当选者大多为三类人:一是士绅、地主,依赖氏族派系的连结,盘根错节,势力庞大;二是地痞流氓,他们拥有基层势力,并不择手段,操纵选票;三是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批财雄势大的工商界人士,俗称“金中级”人物。所谓“新秀”,只能成为国民党空设的“门面”而已。因为若其不是某一势力的代理人,则很难摆脱地方派系的纠缠,暴力行动的胁迫,以及金钱诱惑的困扰,出得了头地。
种种迹象表明,台湾今年的地方选举定是一出难以导演的戏,国民党对此心情也较过去紧张。省党部在一次扩大委员会议上,要求与会各县市党务负责人,在年底的选举中“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否则处以调职、记过或申诫处分。这在辅选人员的心理上形成了沉重负担,给选举又投下了一层阴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