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阅读
  • 0回复

要学学牛的反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8-28
第8版()
专栏:纵横集

要学学牛的反刍
李百臻
岁入乙丑已经好久了,我虽未得闲到骡马市看看牛价如何,牛的上市量是否繁增?但报刊上牛声早已充溢两耳。从“孺子牛”、“老黄牛”等“中老年牛”谈到“初生牛犊”;从公牛谈到母牛;从偶蹄类的真牛谈到蜗牛;从中国牛谈到西班牙北部桑坦德附近的阿尔塔米拉洞穴中原始人画的牛,由此联想到西班牙斗牛名将帕基里的以身殉职,以及会用四肢饮水的牛,会哈哈大笑的牛;又以动物的牛想到姓牛的人;从活牛想到红烧牛肉与法国牛排……总之,关于牛的议论无穷尽,缘牛产生的联想也一发而不可收,大有谈到腊月三十方休之势。这是循着“X年谈X”的公式,逐年就有关生肖生发议论的老例,亦属官样文章的一派。不过“一轮”终了之时,将它们辑将起来,配上十二属性的邮票图案,一定能出部畅销书,这也算是套外之功吧。但是象我这般婆婆妈妈的人却总是瞻前顾后,唠叨之中不免办些忧天倾的蠢事。例如现在读着这些装在集装箱里的牛类文章,就常常回忆去年肖鼠时的印象。依稀记得那时鼠价并未上涨,娄阿鼠、锦毛鼠和米老鼠也好象并未因流年走红而发紫,而姓名与“鼠”有关的或主演过鼠戏的演员也好象没有机会主持什么“鼠晚会”——这大约都是老鼠的劣迹所致,并非我们的闹剧设计者想不出点子。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盖十二生肖也者,印度舶来的也罢,道地的国粹也罢,它们大约不是如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吉祥物一般,那形象上有世人的某种寄托;也并非华夏的图腾,与我们的原始祖宗有千丝万缕的缘分。对这种原本信手拈来的东西大事穿凿,象征、寓意,讲得太免强,话说得太离谱、太过头,纵然此后的虎年、兔年、龙年、马年更有话可说(可想而知:龙的传人、东方巨龙、猛虎精神、跑得快精神、千里马精神),一旦到了蛇年、猪年、狗年,按照目前的时尚,届时也应一视同仁地把蛇、猪、狗当作吉祥物或图腾来宣传、赞颂一番呀,我现在就预感到很难为情,说什么?说蛇逶迤灵便,调头迅速象征“经济搞活”?说猪的仪态憨厚、杀身成仁、为向人类贡献美食而捐躯?抑或说“义犬救主”,爱斯基摩人乘狗拉雪橇,“痛打落水狗精神”?惯于制作应景系列文章的作者们那时另有绝方妙法,会以其他星系找来产生奇妙联想的比兴,也未可知。但这种前景却很难解释下面的问题,那我们的宣传,我们的作者推而广之兼及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什么时候才能学会不赶时髦,不一哄而起,不人云亦云,不作表面文章?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在“破”“立”之际能认真地思考一番呢?写到这里时忽然记起本文虽标榜“说牛年”,却始终未曾说,这未免离题。倘一定要说,那就学学牛的反刍吧。反复咀嚼咀嚼,品品滋味,——当然要拌上自己的唾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