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发扬硬骨头精神 打出新一代雄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8-29
第1版()
专栏:

发扬硬骨头精神 打出新一代雄风
“英雄硬六连”指导员 范洪庆
我们连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和传统的连队。在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中,在前沿十六个阵地上顽强战斗了一百一十五个昼夜,是所在部队在一线坚守时间最长的连队之一。今年3月,我们连胜利地拔除了越军伸向我前沿地区进行骚扰活动的一个“钉子”。我们连先后参加了九次战斗,打退越军从排到两个连规模的九次进攻,歼敌三百五十余人。排长林祖武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五十一人立功,中央军委授予我们连“英雄硬六连”的光荣称号。
血洒老山捐躯为国
战争年代,我们连队就有着刺刀见红、敢打敢拚的硬骨头作风。这次作战,全连同志早就做了打硬仗、打恶仗、打胜仗的准备。大家抱定一个决心,要象老前辈那样去战斗,打出六连的新威风。
3月8日,我们连奉命拔除小尖山越军阵地。小尖山是敌人向我进攻的“桥头堡”,拿下小尖山,对于巩固松毛岭地区的防御有重要意义。那里山势陡峭,怪石林立,暗堡密布,十分险要。战斗打响后,我们连十五名突击队员在一排长林祖武带领下,前赴后继,勇猛冲击,从强攻开始到占领主峰,仅用了四分钟。在主峰上,我们又连续打退了越军从排到两个连规模的七次反扑,一直坚守到晚上七点钟,歼敌二百余名,牢牢守住了阵地。
通往胜利的路,是洒满血汗的路,是烈士们用身躯铺平的路。战士金德荣是我们连最好的火箭筒手,他在阵地上不到一个月就消灭四个越军。攻打小尖山之前,他因负伤正住医院,听说连队有任务就偷偷溜了回来。他掏出写着“骨头硬不硬,战场上拚一拚”的血书,死缠活缠争着当上了突击队员。摄影干事给突击队员们照像,让每人在底片袋上留言。金德荣写的是:“谁不留恋母亲的温暖?但自己是祖国的卫士,保卫祖国是我的职责。”战斗打响前,连队党支部决定发展他入党,送去入党志愿书让他填写。可他却说:“让我上去打了这一仗,看我够不够格再说。”战斗中,他勇猛冲击,当他正要向敌人发射第四颗火箭弹时,敌人一发炮弹落在他左前方,弹片把他的左臂齐肩削断,鲜血直流。同志们要给他包扎,他说:“别管我,快往上冲!”他以顽强的毅力用一只胳膊坚持向山顶上爬,边爬边向敌人投弹。不一会,又一发炮弹炸伤了他的腿部,但他还是前进,一直爬上顶峰。
还有一个战士叫王健,是我们连队的报话员,上海人。他非常热爱生活,曾在给朋友的信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我爱那繁华的南京路和奔腾的黄浦江,那里是我的故乡。我也爱悠扬的圆舞曲,踏着青春的旋律起舞。但是,人不能只为自己而活着,人的幸福也决不是私利的满足。母亲的欢乐在孩子的成长,农夫的欢乐在粮食的丰收,战士的欢乐在国土和人民的安宁。我愿做这样的选择:血洒老山,捐躯为国!”参战以后,他英勇作战,在火线上入了党。攻打小尖山,要组织突击队,他连夜向党支部送了请战书,又五次找连长、指导员表示:“怕死不当兵,当兵当英雄”。战斗打响前,他把身上仅有的二十四元钱交给指导员,并且深情地说:“这是我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交党费。如果我牺牲了,只有一个愿望,请在我的墓碑上刻上‘中国共产党党员’七个字。”攻击开始后,他及时报告情况,但声音却越来越微弱。原来他在冲击途中被敌人炮弹炸断了双腿。他咬紧牙关,盯着主峰,一点一点向上爬,以惊人的毅力与敌人血战,毙敌七名,最后壮烈牺牲在主峰上,年仅二十二岁。我们在打扫战场的时候看到,在他的身后留着长达五米的血印。
连队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关键是有一个过硬的党支部,有一支带头的骨干队伍。我们连的干部和党员,在战斗的关键时刻,做到了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在阵地断粮断水的第五天早上,战士们发现一个人背着篓子向阵地爬来,越军的枪弹嗖嗖地打在他周围。同志们赶忙迎上去,原来是司务长王邦平送饭来了。几天断粮,同志们是多么盼望着能吃一餐饭啊!然而此时,却没有一个人吃得下,许多同志哭了。战士们拉住司务长的手说:“你们不该这样,这太危险了”。司务长沉默了一会说:“我对不起大家,一个人背不了多少饭。因为危险,我没让其他同志来。饭少,匀着吃吧。下次我一定再多背一点。”话没说完,他也哭了。几个战士找到连长,请求连长下命令不让司务长和炊事员再送饭了。他们说:“炊事班的同志如果再伤亡,送来山珍海味我们也吃不下去!”在攻打小尖山的战斗中,我们把连指挥所摆在距敌不到二十米附近的一个高地上。连长朱喜才、指导员高林科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总是跑出指挥所,直接组织指挥战斗。
在前沿阵地作战,战士们是英勇顽强的,而前沿的生活是极其艰苦的。我们防守的高地,和越军相距最近的只有十一米,加上地形复杂,气候恶劣,阵地生活十分艰苦。阵地通往后方的运输线常常被越军严密封锁,物资供给时有中断。在坚守某高地时,有四个阵地供给中断了四天,同志们肚子饿得咕咕叫,嘴唇干裂,出了血口子。饿得实在顶不住时,就从焦土中扒炸碎的干粮,用刀刮去泥土和血迹充饥。阵地上没水喝,战士们就把雨衣撑起来,接点露水解渴,有的渴得没办法,就用舌头舔一舔阴凉处的岩石。我们住的是猫耳洞,既窄小,又阴冷,战士们就互相抱在一起过夜。有的关节痛得没办法,就用拳头拚命地砸,一直把关节砸得发热才停止。就这样,我们在洞里一直坚持了三个多月。
“困难面前有六连,六连面前无困难。”我们六连的干部战士,不仅咬紧牙关在阵地上顽强生存了下来,还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反袭扰斗争。连队党支部响亮地提出:“把死亡送给敌人!”白天在冷枪冷炮中观察、熟悉地形,晚上,我们在夜幕掩护下构筑工事,动员组织干部战士运用手中武器,大力开展“冷枪歼敌竞赛活动”。单兵射击是我们连的拿手好戏,一个月里,我们就用冷枪歼灭越军一百一十一名。
有勇有谋克敌制胜
我们连经历的老山地区防御作战,是一场特殊的山岳丛林战。赢得战斗的胜利,不仅需要敢打敢拚,摧坚攻险,而且需要运用谋略,以智取胜。
连队初上阵地时,越军施展他们小炮袭击、小分队袭扰、小股渗透的伎俩,频繁活动,十分猖狂。他们钻在山林石洞里,行动隐秘,伺机钻出来,象跳蚤一样,叮住就咬,咬了就跑。我们针对越军特工小股轻装,善于伪装,夜暗偷袭,行动隐蔽的特点,反复研究分析,大家开动脑筋,献计献策,制造了十多种防特工器材,配置到各个阵地前沿,还在越军偷袭的重点地段,采取各种伪装措施诱敌上钩。这一招很灵,一些胆小的特工,不敢贴近我前沿了,个别亡命徒纵然敢闯“雷池”,也是有来无回。后来,我们还不断变换招式引敌上钩,又使三十一名越军特工被毙命,他们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战士们在作战中不但勇猛顽强,而且还机智灵活,以智斗敌,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仅举一个战士的例子:刘亮华是二班的一个战士,他是连队出名的“快活神”。参战前,未婚妻与他吹了“灯”。指导员怕他闹情绪,谁知他笑呵呵地说:“这倒好,从此我又是快乐的单身汉了。”说完还唱起了电影插曲:“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他不仅性格开朗,而且深深懂得一个战士的职责和生命的价值。他有战士的理想和情操,有良好的军事素质和智慧,因此,在组织突击队时,我们选中了他。战斗打响后,刘亮华巧妙地利用地形地物,勇猛冲击,率先冲上主峰,第一个跃过敌人堑壕。两名越军向他投来两颗手雷,刘亮华巧妙地闪过,端起冲锋枪就是一梭子,击毙了越军。他迅速搜索了越军阵地,发现守敌已经溃逃,就估计越军可能要用炮火对我报复,便急忙闪进一个石缝准备防炮。果然,越军的炮火迅猛地覆盖了表面阵地。刘亮华躲在石缝里,眼睛却四处观察。他发现不远处一棵树上系着一根绳子,绳子沿石壁直垂山底,便判断是越军上下山的一条通道。绳子解不开,砍又没有刀,他就拉住绳子往石刃上磨,断了越军的通道。战斗中,刘亮华机智灵活,有勇有谋,毙敌五名,荣立了二等功。
无愧于解放军称号的抉择
我们连的干部战士都深深懂得,军人的职业,是奉献和牺牲的职业。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在个人家庭与祖国利益矛盾之中,我们连的干部战士做出了无愧于解放军称呼的抉择。
战争就意味着会有死亡。我们六连的干部战士为了胜利,为了战友,绝不退缩。大家说:“生当六连勇士,死为六连鬼雄!”卫生员欧阳林,家庭出身原是地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摘了帽,他参了军,全家衷心感谢党的好政策。参战后,他多次缠着连队干部要下到战斗班去,杀敌立功。攻打小尖山,本来定十五名突击队员,但他为了使受伤的战友及时得到抢救,坚决请求参加突击队。战斗中,当他把两个伤员拖进一个小石缝进行急救时,发现越军的轻重机枪正对这边射击。为了不使战友再次负伤,他毅然用自己的脊背挡住了石缝口。敌人的三颗重机枪子弹打中了他。欧阳林用自己的生命掩护和抢救了战友,自己却壮烈牺牲了。
一排长林祖武曾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荣立战功,今年二十八岁了,部队接到参战命令后,恋爱多年的未婚妻丽丽一定要他结婚后再走,林祖武不同意,说:“我俩相爱已久,何尝不想早日与你结合,建立幸福的家庭。但我马上要上前线了,为了祖国,也为了你个人一生的幸福,我甘心情愿作出牺牲。”在前线,未婚妻常给林祖武寄来营养品,还寄来毛衣。林祖武也常常思念远方的心上人,天天要看几遍她的照片。连队要攻打小尖山,他三次找连长摆出五、六条理由,争当突击队长。有的同志半开玩笑地说:“这是个送死的官,你的心上人还在等着你呢!”他笑了笑说:“生命和爱情对我来说,都很宝贵,但祖国需要我作出牺牲时,我林祖武决不含糊。”发起攻击的前一天夜里,他和突击队员们隐蔽在我前沿阵地坑道里。借着微弱的烛火,拿出未婚妻的照片看了又看,后来,林祖武拉着指导员的手说:“你知道我家里很穷,家里欠款一千多元,我身边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我唯一心爱的就是这个三用水壶。如果我牺牲了,请你把它交给丽丽,就算是我没忘记她的情分。”战斗打响后,林祖武带领四名突击队员从最危险的中路冲击。快接近主峰时,越军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他左腿多处受伤,胸口也被弹片击中。简单包扎后,他拖着受重伤的身体爬上主峰。
人们常说,一个人临终前的要求是最神圣的。我们的同志面对可能的牺牲,又是怎样想的呢?副指导员谢关友是连队救护队队长。他多次冲过封锁线抢救伤员。在小尖山战斗中,一颗炮弹击中了他。当我们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战前在给不满周岁的儿子的遗言中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
“骏骏:我可爱的孩子,为保卫祖国安宁,爸爸随部队赴边参战。出征前,我和你妈妈给你洗了最后一次澡,我吻了你可爱的小脸,久久不舍得放下啊!如果爸爸在战斗中牺牲了,你应该感到光荣和自豪,你一定要继承爸爸的遗志,听党的话,做爸爸妈妈的好儿子。一旦妈妈改了嫁,你不要怨恨她,因为是爸爸事先安排的,你想一想,你妈妈虚岁才二十八,难道叫她守寡一辈子吗?我想这个道理,你一定会懂得的,只要你妈妈能幸福,你爸爸就会含笑九泉之下。
小骏骏,我的宝贵儿子,长大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生活,记住爸爸的话,别忘了你是革命烈士的儿子,不要做有损于党和人民的事,这一点我是绝对相信我的亲骨肉的……”
读到这一篇充满爱国主义和骨肉深情的遗言,我们的同志无不为之感动。这就是我们硬六连的战士!这就是我们八十年代的青年!
战士富有自我献身的精神,他们的胸怀是宽阔的。这里我还要向大家报告,作为军人的妻子、亲属,他们同样作出了牺牲,他们的精神同样是伟大的。
今年7月,团里为烈士召开追悼会,谢关友的妻子写了一篇悼词,她这样说到:“……亲爱的丈夫,我们结婚已有四个年头,虽然一起生活的时间不长,但是我们志同道合,互敬互爱,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没有收到你来信的日日夜夜,我还存在着幻想:如果你受伤了,即使你断了四肢,瞎了双眼,我也照顾你一辈子。只要你能活着回来,我就心满意足了。但是,现在连这一点希望都达不到了。你的牺牲是不幸的,使部队失去了一个好战士,使父母失去了一个好儿子,我失去了一个好丈夫,孩子失去了一个好爸爸。但是,你的牺牲是光荣的,是对得起你的国家和人民的。现在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完成你未完成的任务,担负起教育、抚养孩子的重
任,教育孩子向爸爸学习,继承爸爸的遗志,接过爸爸的枪,为保卫祖国、建设四化作出贡献……”
我们有这样的亲人作坚强后盾,还有什么不值得牺牲,还有什么不可战胜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