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沙市市扎扎实实改革中等教育结构 职业学校育才 经济部门得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8-29
第3版()
专栏:

沙市市扎扎实实改革中等教育结构
职业学校育才 经济部门得益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周东爱、杨建武报道:湖北省沙市市的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到今年7月止的两年多时间内,已向全市各经济部门输送了三千九百八十五名中级技术干部、中级技术工人和其他从业人员。
这些职业学校毕业生有较好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技术素质,在生产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沙市橡胶厂自办的两年制职业高中班,去年9月有三十名学生到成型车间实习,顶班生产,仅四个月就创纯利润三万元。沙市电冰箱厂和沙市职工技术教育中心联合办的职业高中班四十六名首届毕业生,去年7月到厂实习,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实际操作锻炼,就达到了一般熟练工种水平,比培养学徒工缩短时间一半以上。毕业生李春燕,在关键岗位顶班生产,已相当于三级工水平。目前,这个厂五百多名职工中,有五分之一是沙市市职业教育中心输送的。技术人员的增加,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今年上半年,这个厂每个工人所创造的价值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沙市市是以轻纺工业为主的中等城市,经济发展较快。1983年,劳动就业率已达99.5%。高就业率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大批未经职业技术培训的青年涌进企业,政治思想、文化和技术素质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中共沙市市委和市政府在1983年制定的全市经济发展战略设想中提出:到1990年,全市职工队伍中大专毕业生所占比例要由现在的2.8%增加到8—10%;中专和高中毕业生由20.8%上升到50%;高级技工和中级技工分别由0.5%和19.3%上升到10%和50%。
为了实现上述设想,市委和市政府花了很大力气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到1984年,全市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数与普通高中生的比例已从1982年的1∶3上升到1.27∶1。现在,全市有中专、技校、职业高中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二十八所,在校学生三千三百六十一人。职业技术教育开设的专业也从过去的纺织、印染、机械制造等少数几个专业发展到包括轻工、化工、电子计算机以及第三产业的服装、财贸、图书、幼师、文书等二十八种。
沙市市职业技术教育稳步发展的关键是把“独角戏”变成“大合唱”。市委和市政府把市计委、经委、劳动局、教育局、财政局、工商局、劳动服务公司和银行组织起来,成立一个有权威的职业技术教育领导小组,涉及到哪一家的问题就抓哪一方面的配套改革。这一措施很见成效。过去由于劳动用工制度未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始终发展不起来。沙市市劳动人事局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导小组的密切配合下改革了劳动用工制度。1983年,市政府行文在全市普遍实行“先招生、后招工,先培训、后就业”的用工制度,明确规定,无论是全民所有制还是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用工,一律从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招收试用。试用期满,择优录用为在国家劳动计划内的劳动合同制正式职工,工资待遇高于同等工龄的学徒工。这一改革大大促进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1983年,全市职业高中计划招生七百名,报名者多达一千五百人。
现在,全市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录用率几乎达100%。沙市市决定从今年起,在稳定和巩固职业高中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中专和技校。全市今年三千多名初中毕业生,可以通过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和技校四条渠道就学,升学率可达87%左右,向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迈进了一大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