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军民同命之战——刘志坚追忆冀南平原抗日游击战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8-29
第4版()
专栏:

军民同命之战
——刘志坚追忆冀南平原抗日游击战争
新华社记者 孙笑鸣
八年抗战期间,巍巍太行山麓,茫茫冀南平原,活跃着一批骁勇善战的抗日游击将士。遭受蹂躏的人民视他们如亲血骨肉、救亡之星,他们在日寇的腹地纵横驰骋,屡建奇功,使敌人防不胜防,闻风丧胆。
是谁组织了这些游击队、武工队?徐向前、宋任穷、陈再道等同志,就是它们的组织者,指挥者。随着时间的流逝,战争的硝烟尽管早已逝去,但是,冀南人民却一直怀念他们。
在庆贺抗战胜利四十周年之际,记者访问了曾任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现任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兼政委的刘志坚同志,录下了他和战友们在太行山麓、冀南平原驰骋杀敌的那些激动人心的往事。
不可战胜的“人山”
七十三岁的刘志坚有着老战士的风度,他谈笑自如地说:“冀南平原一马平川,没有山峰、沟壑、密林作屏障。到处是日寇的碉堡岗楼,在这样的平原与敌人周旋,困难和挫折自不待言。但是,我们在这里却创造了一座不可战胜的‘人山’。”
刚刚由太行山进入冀南时,我们打游击的战场由山地换成了平原,有人担心无山不易隐蔽,怕两条腿跑不过敌人的汽车、坦克。当时率部到冀南开辟游击战场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冀南敌后抗日游击战的指挥者徐向前同志便提出:“假如我们能在河北平原上,把广大人民组织到抗日战线上来,把民众造成游击队的‘人山’,我想不管什么样的山,也没有这样的山好。”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和我们党一贯主张的人民战争的思想。这一思想在全民抗日救亡,在我们坚持敌后游击战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刘志坚同志说,那时,所有的游击队和武工队都肩负着发动群众抗日、组织人民抗日武装、建立抗日革命政权的任务。到1938年,冀南的十几个县、区、乡村已在游击队和武工队的帮助下,成立了农会、工会、妇救会、自卫队、民族抗日先锋队和各级抗日政府,形成拥有八百万人口的抗日根据地。
刘志坚同志说,为抗日救亡,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人们集合到一起,不惜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支援抗日将士消灭敌人的“人山”。那时,每个游击队战士在群众中至少有三个联系点。一旦碰上日寇扫荡、清剿,就迅速到联系点隐蔽起来。常常出现这样的场面——
敌人来了,指着游击队员问:“这是谁?”
联系点的群众回答:“我儿子。”
“我丈夫。”
“我爸爸!”
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父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千千万万的家庭把自己的亲人送到了抗日队伍里,参加消灭侵略者的正义战争。
“‘人山’保证了我们的吃饭、穿衣,为我们通风报信,封锁消息,和我们共同战斗,其威力、效力之大,对敌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谁不赞美这样的‘人山’呢?”刘志坚同志笑着说。
与地道媲美的道沟
“假如历史倒回四十年,你会发现冀南平原并不平。”刘志坚同志神秘地对记者说。“你会看到用人工挖成的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深沟,象网络一样布满了冀南平原。这就是可以与冀中闻名遐迩的地道相媲美的道沟。这是军民共同努力用无数个日日夜夜挖出来的。”
“这种道沟宽约两米左右,深度是站进人刚好露出脑袋。只能走人、牛马车,敌人的汽车、坦克则被卡住。以两条腿行动的游击队员能以道沟为堑壕袭击敌人。我们用道沟加上许多地道连通起来,同日寇周旋,武装精良的日寇根本发挥不了它的优势。”
“由于道沟的妙用,冀南的干部、战士、男女老少,都一边唱着:‘挖路挖路、总动员挖路’的歌儿,一边奋力把道沟和地道挖得四通八达。总长数万公里的道沟,几乎改变了冀南的整个地形、地貌。”
“消灭敌人的有力方法又何止道沟、地道呢?1942年,为粉碎日寇在冀南的‘囚笼’政策,冀南抗日军民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巧妙灵活战术。多次广泛开展对敌伪军政治攻势,创造了瓦解伪军、维持会的‘红黑点’运动,伪军、维持会人员做好事,就点红点,做坏事,就点黑点,迫使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在我军民军政双管齐下的打击下,1943年中,冀南全区被内外结合拔除和逼退的敌人据点达一百四十多处。冀南和其他敌后游击战争的坚持和发展,最后成了反攻日寇的基本前进阵地之一。”
在敌人据点里养伤
这是一个颇具戏剧性的故事。
1942年,刘志坚同志去一个分区传达上级指示时,遭敌人埋伏的袭击,右腿被打断了。军区决定送刘志坚同志到已被我争取过来的伪军大队长家中养伤。在去的那天晚上游击队攻打这个伪军大队长驻守的据点,日寇在翌日接到伪军大队长交来游击队丢弃的几支破枪。伪军大队长从日寇那儿回到据点后,立即让自己的儿子认隐蔽在他家养伤的刘志坚为干爹。
原来前一天晚上的那场战斗是为掩护刘志坚同志进据点养伤,迷惑日寇而演的一场戏。在刘志坚同志养伤期间,日寇不断地四处扫荡、清剿。但他们怎么会想到,一个共产党、八路军的高级干部竟会在伪军大队长保护下养伤呢?
刘志坚同志回忆这段传奇般的历史时说:“我在这个被争取过来的伪军大队长家里住了约五个月,有我夫人和医生、警卫员陪同,分区地委、县委的负责同志还每周轮流来看望我一次,解决困难,通告消息。伪军大队长和他的家人热情地照料了我们,他派专人到北平为我采买药品,碰到鬼子来据点时,我的干儿子便左右不离地围在我身旁。伪军大队长还常常和我聊天,推心置腹。他原来在1928年参加过共产党,后来脱党。日本人来了,他不得已当了伪军,但他痛恨鬼子的惨无人道,敬佩共产党真正抗日。他拉起一股伪军后,主动同我们联系,接受我们的领导。我告诉他,抗日是全民族的责任,不分阶层,不论先后,只求赶走侵略者,拯救祖国和民族。我们有信心打败日本。”刘志坚同志通过作思想工作坚定了他的信心。
“几个月后,我的伤快好了,准备离开据点。临别时我把我的真实姓名告诉了伪军大队长,他很感激共产党、八路军对他的信任,也为能为抗日出力而高兴。”他还要求重新参加共产党。当时区党委接受了他的要求,批准他加入共产党。
1945年,这个伪军大队长毅然率部千余人投奔了八路军。他是日寇投降前冀南平原第一支起义的伪军。
刘志坚同志说:“我常想,抗战时期,是我们民族、人民饱受灾难的时刻,也是我们民族、人民凝聚、觉醒、奋起的时刻。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人民的军队是战无不胜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真理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