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火葬场的“老兵”——记辽宁省金县优秀共产党员刘学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04
第4版()
专栏:

火葬场的“老兵”
——记辽宁省金县优秀共产党员刘学的事迹
新华社记者 王辅捷
辽宁省金县火葬场的刘学,党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庚。参军那会儿,正赶上南下,他渡过江。实行军衔制时,他还是个大尉军官哩。1957年4月组织上动员他转业到北大荒,他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上了火车。在黑龙江一个军垦农场干了五年,后来因为长期分居的爱人有病,才回到金县民政局福利厂工作。
1973年7月,金县民政局为了普及火葬,想从本系统内抽人从事火化工作。那阵宣传不够,一提“火葬场”三字,许多人就头皮发麻。所以动员了好多天也没人报名。后来,领导找到刘学谈话,他一点也没犹豫,答应得象当年动员他转业时一样干脆:“组织上认为我行,没说的,干!”
刘学高高兴兴到火葬场报到上班了。他是位行政十八级的干部,可去时只是普通火化工,一点怨言也没有,真是不容易。他干得可卖力了。早晨,他第一个到场,默默地把火化间、院子、厕所打扫干净;工作时,整容、火化,总是抢在头里;晚上,他走在最后,直到确认没有来火化的了,才放心地离去。1982年他当上了场长。虽说是个“官”,可他还是一年到头身穿灰垢工作服,和以往一样,每日在火化间履行着一个火化工的职责。
1982年3月的一天,金县七顶山乡小朱家村有四名农民因放炮采石遇难,送到火葬场时已是到下班时间了。看见只有刘学一个人在场,村干部犯难了。刘学却说:“没关系,来了就不能拉回去,我这就处理。”等一切都干完了已是下半夜。
刘学五十多岁了,瞅瞅场里十几个伙伴,也都年岁不小了。他想,场里后继无人怎行?他对高中毕业的儿子雨生说:“还干我这行吧,现在场里缺有文化的年轻人,谁都不愿意来,你是我儿子,带个头!”儿子没吱声。老伴却不让,嗓门还提高了八度:“你干我不拦着,把儿子也搭上,不行!”他想: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来吧。他继续做儿子的思想工作。儿子通了以后,他又一点一点地跟老伴讲道理,还请来在学校当教师的亲属帮助说……老伴终于放行了。现在,雨生已当了二年的火化工,和爸爸一样,爱上了这个岗位,干得很出色。
金县的火化场,原来很不象样儿,一片荒凉,只有三间简易房,火化设备也很差。这些年来,刘学把心血洒在火葬场,和同志们一起栽花种草,还自力更生修建房屋,改善环境。现在,这里象花园似的,松柏青青,百花争艳,一幢幢建筑物高矮错落,素洁雅致,院内的凉亭、月门花墙和鱼池,别有一番情趣。
刘学是金县人大代表,还多次被评为金县优秀共产党员、大连市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