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荒原水畔战马鸣——访东北抗联名将王明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05
第5版()
专栏:

荒原水畔战马鸣
——访东北抗联名将王明贵
新华社记者 李月柱 本报通讯员 张宝印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
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
每当人们唱起这支激昂悲壮的《露营之歌》,总要勾起对抗联战士的深深的怀念和敬仰。值此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之际,我们奔赴当年抗联浴血奋战过的松花江畔,访问了身经百战的抗联名将王明贵。
原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曾被授予少将军衔的王明贵,1933年参加抗战,曾任抗日联军的师长。如今,他正利用晚年离休的时光,从事抗联史料的整理工作,目前已写出三十多篇回忆文章。当我们在他摆满图书资料的书房见到这位七十五岁高龄的老将军时,他精神矍铄,体态健壮,谈吐清楚,仍保留着当年驰骋疆场的战斗雄风。他谦逊地告诉我们:“我只是个幸存者,孤悬敌后、英勇奋战十四年的东北各族军民组成的抗日大军,才是拯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功臣和英雄。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各族人民的精诚奋斗,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就没有我!”
他向我们介绍了东北抗日联军发展的历程。他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中国共产党和她在东北的党组织——中共满洲省委,勇敢地站起来,组织和领导各族人民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当时东北各阶层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国民党爱国官兵、地方官吏与士绅,都纷纷组织“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各种名称的抗日队伍(统称为抗日义勇军),杀向抗日疆场。遍布东北各地的绿林队伍和带着迷信色彩的民间团体“红枪会”、“大刀会”等等,也举起了抗日义旗,勇敢地同日本侵略军拚杀。他们阻击进犯的敌人,攻占城镇和据点,破坏日伪的交通运输和通讯联络,使日本侵略军顾此失彼,惶惶不可终日。这些抗日义勇军,后来虽因种种历史的局限而遭瓦解,但东北人民没有屈服。抗日义勇军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各地的党组织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总结了经验教训,开始建立了自己的抗日武装。从1933年9月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东北人民革命军的六个军相继成立,我党抗日名将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夏云杰等分别担任各军的领导,并以此为骨干,争取和团结各种抗日队伍共同抗战。人民革命军运用各种战略战术,打击敌人,粉碎了日伪军的“讨伐”,发展壮大了队伍,扩大了游击根据地,开辟了新的游击区,使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老将军激动地说:“没有抗日义勇军和人民革命军,就没有东北抗日联军成立的基础。”
接着王明贵谈起了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和发展。他说,战斗在抗日游击战争前线的东北人民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指战员,响应党中央关于成立抗日联军、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的号召,在中共满洲省委和各级党组织领导下,积极成立东北抗日联军,并于1936年2月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先后把人民革命军、抗日同盟军、反日联合军等队伍,改编成十一个军,以后又组成了三个路军,分别由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任总指挥。军中都设政治委员制度,各级都有党代会,连有党支部。从此,一支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勇敢忠诚的抗联队伍,神出鬼没地活跃在兴安岭上、长白山下、松花江畔。他们扒铁路,炸桥梁,攻据点,打得敌人狼狈不堪,终日不得安宁。人民群众喜庆抗联的成长壮大,到处流传着这样的颂歌:
十大联军十万人,救国抗日一条心,
步炮联合除倭寇,铁骑纵横扫妖气,
但愿民族获解放,白山黑水庆升平。
我们问:“听说抗联的艰苦程度不亚于红军长征,你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老将军听了,欣喜的脸色顿时收敛了。他撸起裤筒,指着膝盖的一处伤疤,重重地说:“这就是艰苦生活的见证!”说着他便叙述起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
日益发展壮大的抗日联军,成了日寇在东北的“心腹之患”。他们集中了七十多万日伪军,对东北军民展开了灭绝人性的“总体战”,妄图把抗日力量一举消灭。他们一方面利用超过我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兵力疯狂地进行“围剿”,来回拉网,轮番“扫荡”,一次接一次地讨伐,一方面加紧推行“归屯并户”、“集团部落”,对抗日游击区实行惨无人道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把老百姓都集中到大屯子中去,严加控制,一尺布、一斤棉、一粒粮都不准外运,制造无人区,以割断抗联部队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断绝抗联部队的给养来源。谁要是与抗联有一点来往,全村集体遭屠杀。1 938年,日寇在一条叫尚家街的小镇附近遭到我军袭击,便恼羞成怒,把这条街的八十多名男女老幼赶到一座大房子里,架起干柴,燃起烈火,把这些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活活烧死。不久,日寇又在这一地区抓了四十二名抗日群众,将他们的双手用铁丝捆在一起,用刺刀一个个挑死,扔进一口大井里。在这种险恶的形势下,我们不得不转入深山密林中露营。在那些日子里,部队除武器外,帐篷、火炉、锅碗瓢盆、锹镐针线,一切都要携带。冬天,地上冰雪三尺,有的部队还穿着单衣,晚上只得围着篝火,烤一会,睡一会。最困难的时候,山果、野菜、树皮、草根、死马、野兽,甚至皮带、靰鞡鞋底都成了食物。至于药品,更是奇缺,战士们负了伤,连块绑带也没有,只得从身上撕下一片衣服包扎,医务人员的药包里,常常装着一种叫“老瓜眼”树的树皮,味很苦,煮一煮消毒。我在萝北县的一次战斗中,被敌人的一颗子弹打进膝盖骨缝之间,那时没有手术器械,但子弹非取出来不可,老乡又不敢下手,我就借来一把剃头刀和一把钳子,把腿绑在一个长条凳上,让同志们按住,用刀把伤口皮肉豁开,用虎头钳夹住,把这颗子弹头拔出来,然后简单包扎一下。不久我又去参加战斗。
说到这里,老将军停顿了一下,语调坚毅地说:但是,不管日寇采用什么方法,什么“篦梳式”“踩踏式”等等,对我们进行残酷的“围剿”和讨伐,东北抗日军民的斗争并没有停止,人民群众仍然千方百计地支持抗联,送情报,送弹药,送粮食,送军衣,充满了鱼水深情。我们在一次西征途中,经过一个叫王傻子屯的村落,当时粮食奇缺,老乡们没有粮食送给我们,就在全村筹措了三十四头牛交给我们,使我们度过了缺粮的难关。当我们的部队进入绥棱境内,有个张寡妇屯,男人都被日寇杀尽了,妇女们甘愿冒着生命危险,集体把一袋袋粮食背到山里,送给抗联部队,嘱咐我们要狠狠打击日寇,为死难的亲人报仇。广大抗联战士牢记亲人的嘱托,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在极端艰苦的环境里,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著名的抗联将领杨靖宇,在日本侵略军重重包围之中,饮冰雪,食草根,率领一支小部队一直战斗到只剩下一个人。敌人向他狂喊着:“放下武器,保留生命,还能富贵”。杨靖宇轻蔑地大笑,怒目横视,高呼“最后胜利是中华民族的”口号,壮烈牺牲。残暴的敌人割下了他的头,剖开他的腹部,发现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抗联女战士冷云等八名同志,在敌人重围中英勇奋战,身负重伤,在内无弹药、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宁死不作俘虏,互相搀扶着,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毅然投入乌斯浑河。还有赵一曼、夏云杰、陈翰章、王德泰、李延平、许亨植、赵尚志等许许多多的抗联英雄,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战斗,宁死不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是永远值得歌颂的民族英雄!
我们边听边记,深深地被抗联战士那种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和艰苦卓绝的战斗事迹打动了。访问即将结束,我们问:“英雄的抗日联军在抗日战争中究竟起了何等巨大的作用?”老将军听罢,略一沉吟,随后站起身来,在屋中一边来回踱着步,一边扳着指头,数了这样四条:
第一、抗日联军宣传了抗日主张,组织了抗日群众,形成了以抗联为中心,联合各种抗日武装力量的东北抗日统一战线,使东北军民的抗日活动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第二,打击了日寇的有生力量,共打死、打伤、俘虏日军二十五万多人;
第三,牵制了敌人大量兵力不能进关作战,使七十多万日伪军陷入东北军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有力地支持了八路军、新四军等兄弟部队的抗战斗争;
第四,与苏联红军紧密配合,既挡住了日寇把东北作为“前进阵地向苏联进攻,又协同苏联红军进兵东北,歼灭了日本关东军主力,直至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
从老将军的居室出来,我们回想着东北抗日联军所走过的艰难困苦、威武雄壮的历程,心中激起了深深的敬意。他们孤悬敌后、艰苦奋战十四年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所建树的抗日业绩,充分证明,他们和英雄的八路军、新四军一样,不愧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军队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尤其是东北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在祖国危亡年代,为拯救国家和民族苦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建树的丰功伟绩。为东北抗日事业而献身的抗日志士和烈士们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