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06
第5版()
专栏:

《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序
薄一波
李达同志撰写的《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一二九师》手稿,我读过一遍。书稿记述的战斗和事件,有许多是我亲身经历过的,读起来很亲切。
太行山古称“天下之脊”,纵贯晋冀豫三省,山高势险,西缓东陡,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爆发,八路军总部由朱、彭总副司令率领,从五台山地区转来太行山区。同时,我八路军一二九师也奉命进驻太行。一二九师在刘伯承、徐向前(后调到山东工作)、邓小平同志领导和指挥下,先后创建的有太行区(即晋冀豫边区)、太岳区(含中条山部分地区)、冀南区和冀鲁豫区四个抗日民主根据地。其活动和控制地域,西起同蒲线,东至津浦线,北抵正太路和沧石线,南临黄河和陇海线,是华北敌后抗战的重要战略基地之一。在八年抗战中,粉碎了日本侵略军无数次的残酷围攻和“扫荡”,粉碎了敌人的“囚笼政策”、“三光政策”、“治安强化运动”;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三三制),始终屹立于太行山上。最后,同兄弟部队,同全国人民一道,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一二九师挺进华北敌后时,仅九千多人,武器装备也较差。由于刘(伯承)邓(小平)等同志根据敌后抗战的实际情况,很好地执行了“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在同日本侵略军进行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不断扩大和加强了自己的力量,锻炼和培养了大批富有斗争经验的干部,并始终保持了几个“拳头部队”。在创建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同日寇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也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蒋介石、阎锡山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在根据地南部和西部不断制造“磨擦”。我们始终本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高举“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和团结各阶层人民的旗帜,终于粉碎了他们一再掀起的反共高潮,坚持抗战到底。
一二九师进入太行山之后,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组织抗日自卫武装,实行减租减息,帮助群众发展生产,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民团结一致,涌现出了千千万万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事迹,至今仍在晋冀鲁豫边区广大人民中间传颂着。
在抗日战争期间,刘邓把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具体地运用于实际之中,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使之成为我军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每当我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总忘不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是怎样在党和八路军的领导、带动下,成长为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是抗战前(1936年)在山西与阎锡山合作组建的“军政训练班”、“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等基础上,于抗战爆发后组建起来的,在太行、太岳、中条地区经常活动的有十六个团。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如同对待小兄弟一样,给了决死队以巨大援助,支援骨干,培训干部,传授经验,并带领它作战。当1939年冬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阎锡山制造“十二月事变”时,八路军一二九师象一个巨人一样,给了晋东南的决死第一、第三两个纵队以极大支援,终于粉碎了阎锡山的阴谋进攻。一二九师派三八六旅来到白晋线以西活动,同在那里创建根据地的决死第一纵队汇合在一起,组成了太岳纵队、太岳军区,从而加强了太岳和中条根据地的建设。晋东南的决死队,在八年抗战中,曾经历过数百次战斗,特别是在一二九师带领下,经过“百团大战”的锻炼,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决死队之所以能够成长壮大为我军的一支主力部队,并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优秀干部,是八路军总部和刘邓直接领导的结果,这是我永远铭记在心的。
李达同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一直担任一二九师和第二野战军参谋长。他以亲身经历写成的这部长篇回忆录,记载了一二九师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对刘邓的指挥艺术和高尚作风,也作了较深刻的描述;对徐向前同志和陈赓、陈锡联、陈再道、宋任穷等将军的活动,对部队广大指战员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都有比较生动、形象的介绍。李达同志的记述,是实事求是的,值得赞许。
这些,对于今天正在从事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我国人民和我军来说,肯定能从中汲取许多教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