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中朝青年相聚在黄浦江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06
第6版()
专栏:

中朝青年相聚在黄浦江畔
本报记者 郭伟成
大同江水连着黄浦江,中朝两国青年心连着心。连日来,朝鲜青年沉浸在上海青年朋友们的深挚情意中。这情意,正如朝鲜青年友好参观团总团长、朝鲜社劳青中央委员会委员长李英洙同志所说:“象大同江水和黄浦江那样奔腾汹涌,令人激动。”
9月3日,朝鲜青年乘船游览黄浦江,中朝友谊洒满了黄浦江畔。李英洙委员长曾三次访华,两次访问上海。在甲板上,他对记者说:“从黄浦江上就可以看出上海在前进,中国的四化建设在前进。黄浦江两岸更繁华了,江里的船队更多了。”李英洙这次带领朝鲜青年友好参观团第一路,是从北京到广州,再到南京,最后来到上海的。他深情地说:“对参观团的同志们来说,收获最大的莫过于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中国青年一代对朝鲜人民怀有的兄弟般真挚的情意。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献身于四化建设的高度热情。”
在浦江号游轮上,两国青年尽情联欢。一位上海女青年用灵巧的手做了一朵红色的绢花,在掌声中,她把这红花别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劳动英雄朴顺勇胸前。朴顺勇,这位朝鲜闻名的英雄,在大同江入海口的筑坝工程中,曾以超凡的毅力潜入深水,连续战斗,保证了工程的胜利进行。朝鲜青年说,他们也很了解雷锋、张华的事迹,也知道近年来广为传诵的“一山两湖”英雄群体的事迹。说着,说着,大家觉得心贴得更近了。因为,这是共同理想的召唤。在甲板上,记者见到两位上海姑娘同两位朝鲜姑娘亲热地依偎在一起,她们彼此语言不通,只是比划着,但相通的心超越了语言的障碍,把她们联在了一起。著名剪纸艺人奚小琴把她当场剪的千里马、桃花送给朝鲜朋友。她说:“希望我们两国人民一起骑上千里马前进;也希望我们的友谊永远象春天的桃花,生机盎然。”
宝山,十里钢城以它的雄姿迎接朝鲜青年的到来。宝钢的建设者们满怀喜悦的心情对朝鲜青年说:“再过几天,我们的高炉就要出第一炉铁水了;第一期工程胜利完工了。”朝鲜青年以同样的喜悦说:“我们把中国的建设成就当作自己取得的成就一样,从心里由衷地为你们祝贺。”在现代化的电厂控制室里,在高高的高炉前,在壮观的码头上,朝鲜青年们仔细询问着宝钢的建设情况,为这一现代化建设的壮举感到鼓舞。
9月4日,夜幕降临,位于市中心的上海市青年宫华灯齐放,到处是歌声、笑声和掌声。两国青年们兴致勃勃地玩电子游戏,驾驶电动小车,观看时装表演,跳起欢乐的集体舞。朝鲜姑娘江寿礼应邀和中国姐妹一起主持联欢晚会。上海的一些著名艺术家司徒汉、胡晓平、朱逢博、汪齐凤以及访问过朝鲜的芭蕾舞《白毛女》剧组的演员们都来了,他们和朝鲜青年们共度良宵。上海的中学生们演唱了他们喜爱的上海校园歌曲。朝鲜青年友好参观团中的艺术家们兴致勃勃地登台表演了节目。他们用标准的中国发音,唱了一首又一首两国人民熟悉、喜爱的歌曲。一位朝鲜姑娘还用中国的广东方言(粤语)演唱了歌曲《友谊天长地久》。当朝鲜青年唱起《志愿军战歌》时,全场响起了有节奏的掌声。这歌声伴着掌声,回荡在黄浦江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