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里根的“多事之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08
第6版()
专栏:美国通讯

里根的“多事之秋”
本报记者 张亮
里根总统结束了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三周休假于9月2日返回白宫。度假之后几个月里所面临的任务并不轻松,在国内经济和外交政策方面将有一系列棘手的难题需要他作出抉择。人们说,这是里根的“多事之秋”。
在国内经济问题上,里根面临着三大问题。其一,如何对付国会内日渐滋长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其二,怎样削减庞大的联邦政府预算赤字;其三,制定税制改革法。
今年以来美国的外贸赤字急剧增加,使国内工业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对整个经济的继续增长构成了威胁。在为数不少的国会议员看来,美国外贸逆差扩大是由于别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造成的。因此,他们提出了三百多项限制进口的提案,威胁要对那些对美贸易出超大的国家和地区采取报复行动。里根总统对这些主张持反对态度,而且已决定拒绝对鞋类进口实行限制措施。他还多次表示将否决国会可能通过的其它贸易保护主义法案。但是,里根能否顶住国会和某些制造行业的强大压力,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在里根休假之前,国会经过半年的激烈辩论,通过了1986年度的联邦预算计划,其中规定三年内削减财政赤字三千七百亿美元。可是,预算方案的主要设计师和政府有关官员都承认,这一目标无法达到。他们估计今后两年内每年的预算赤字仍将超过两千亿美元。为了压缩赤字,里根总统已向国会提出挑战,声称要利用拨款程序来进一步削减国内开支部分。然而现实情况是,削砍这方面开支的余地十分有限。可以预料,在排除增税和压缩军费的情况下,里根削减赤字的计划恐怕难以实现。
在今年内制定出税制改革法也不是轻而易举的。里根的税制改革草案5月底公布之后,引起了各个不同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应。由于当时预算问题更为迫切,里根不得不要求国会将税改问题的讨论推迟到9月以后进行。对于税制改革,国会两党都一致表示赞成,但在如何改革的问题上则众说纷纭。税制改革是里根总统第二任期内所谓“美国第二次革命”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把现行的税收制度加以改革,使其能“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他的税制改革草案中包含着许多具有争议的内容。这一目的能否实现还是个未知数。
关于外交方面,里根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在南非政策上。南非当局残酷镇压黑人的暴行激起了美国公众的强烈抗议,国会众参两院还通过了对南非实行经济制裁的提案。里根政府虽然在口头上也对南非当局提出了某些批评,但实际上仍未对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作出有力的反应,继续坚持其“建设性接触”政策。里根还多次宣称,他将否决国会即将通过的对南非实行经济制裁的最后法案。但是,参院外委会主席声称,如果里根行使否决权,国会将有所需三分之二的绝对多数来维持原案。
美苏首脑会晤是里根在外交方面最优先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最近里根一方面表示希望在11月会晤戈尔巴乔夫时,能够消除美苏两国间的敌意和猜测,缓和双方的紧张关系;但另一方面,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的唇枪舌战十分激烈。此间报刊评论说,在首脑会晤前,苏联方面更多地采取和平攻势,以争取西方舆论的支持,而里根政府则采取了“对抗性”战略。尽管双方在策略上有所不同,但都是想压对方妥协让步。因此人们认为这次首脑会晤对美苏关系和日内瓦裁军谈判虽然是重要的,但不大可能取得重大突破。
美国政府官员认为,今后三个月是里根第二任期的“关键”时刻,因而在过去一个月中,白宫幕僚们多次召开会议,为里根出谋献策,并决定发动一场“秋季攻势”,以扭转今年上半年的不佳政绩。然而,白宫与国会之间在许多问题上分歧甚大,这场“秋季攻势”能否奏效,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里根如何弥合这些分歧并取得国会的合作。
(本报华盛顿9月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