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热心“串糖葫芦”的人——记二等乙级残疾军人张士传助人致富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10
第4版()
专栏:

热心“串糖葫芦”的人
——记二等乙级残疾军人张士传助人致富的事迹
张士传常说,他要做“串糖葫芦”的人。他在服兵役时负过工伤,四根肋骨被折断,组织上发给他二等乙级残疾证。他退伍回到江苏省泗阳县穿城乡以后,谢绝政府安排他到煤矿当门卫的照顾,靠自己双手生活。他先后承包摇绳厂和二十亩水面,放了鱼,种了金针菜。1983年,他家收入一万一千多元。
张士传对爱人说:“眼下还有不少人家生活不宽裕。我要和他们有盐同咸,有糖同甜。只有一富带几户,串起糖葫芦,大家共同富,才真有甜味儿!”他针对贫困户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帮助。
办工厂扶持五保户和残疾人。前几年,他经常把自己的残废金拿出来分给村里的这些人。但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张士传想,扶持这些困难户须从长远计议。去年,他经乡政府同意,把自己承包的摇绳厂让出来作福利厂,又垫上四千元现款购置工具,把全村二十七个五保老人和残疾人安排进厂,让瘸腿、盲人纺绳子,让身体较好的打绳扣。这些人每月工资三四十元,还按月发给医疗费、营养费,定期发给衣服。这些本应靠政府照顾的人,在张士传的帮助下,如今不仅生活有了保障,还能为社会作贡献。去年,福利厂除工资福利开支以外,盈余二万多元,张士传交给乡政府,用于发展乡民政福利事业。
拿出资金帮助遭受天灾人祸的紧急困难户。农民唐为发由于大水冲倒了房子,砸死了孩子,生活困难,精神不振。张士传闻讯后,立即送去三百元,让唐为发作为发展生产的资金,并让唐为发到福利厂兼做一部分工。年底,唐为发收入一千八百元,盖起了瓦房。1984年内,张士传共拿出二千四百元,帮助十二户遇到天灾人祸的困难户。到年底,这十二户中有八户盖了瓦房,四户盖了草房,都脱了贫。
用技术帮助那些迟迟富不起来的人家。今年初,张士传了解到全乡有六十八户急需扶助的贫困户。他一一走访,搞清了这些人家大多是由于不懂发展副业的技术而富不起来,便对症下药,重点帮助。韩绪亮、王兴华、张士华等几户农民想养鱼,但是没有技术,不懂得管理,不敢起步。张士传便把他们找到一起,把自己在外地学来的养鱼技术全部传授给他们;对那些想富而无门路的,张士传积极帮助他们想点子,找途径。徐永华、苗道清等几户农民家中劳动力少,只能抽农闲时间搞点副业。张士传便借给他们四百元,指点他们去学习一种养小鸡的技术。麦收前一个月,这三户就各盈利八百多元。今年全乡六十八个贫困户,在政府的关怀下,加上张士传的热心帮助,都有了自己的致富项目和计划,干得都挺起劲。
用一片热情去扶持“歪歪户”。有位农民由于家庭人口多,生活困难,便破罐子破摔,到外面干些不道德的事。因此,不少人对他冷眼相看,称他家为“歪歪户”。张士传却找上门去,劝那位农民要人穷志不短,靠勤劳致富。接着,他将四百元现款塞到那位农民手里,又帮他谋划,要他根据本地的情况,在村里摆个杂货摊。这位农民接过钱激动地说:“老张啊,人家有钱都防着我,可你把钱送到我手里来。我再要不好好过日子,就算白披了人皮!”一年多过去了,那位农民边务农边经商,很快脱了贫,走上了正道。
据统计,张士传自1983年以来,共拿出一万一千多元现款帮助九十八户贫困户脱贫。有的脱贫以后,又象张士传那样,去帮助别的贫困户。张士传说:“这样的话,糖葫芦便会越串越长,多数人便可以过甜日子了。”
这位热心“串糖葫芦”的人,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爱戴。今年,他被江苏省评为劳动模范。
庄勇 硕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