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裁掉“安慰官”事情才好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10
第5版()
专栏:记者来信

裁掉“安慰官”事情才好办
某些地方的机构改革,为什么会越改越膨胀?最近我们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采访,对这个问题略有所悟。
这个市过去有个轻化局,内设十一个科级机构,编制八十三人,统管全市轻工、纺织、化工、医药等四个行业。1978年以来,这个局经过四次机构改革,竟然象细胞分裂一样,迅速变成了轻工局和纺织、化工、医药总公司等四个局级单位,内设的科级机构一共增加到七十多个,二百七十一人!这还不包括各单位下设的“子”公司。
短短六七年时间,原轻化局所辖的企业并没有增加几户,掌管的人、财、物、产、供、销大权还下放了不少,而机构却膨胀了好几倍。原因何在?据了解,除了强调“对口”外,主要是“安慰官”设得太多了:科员当长了,要升科长;科长做久了,应安排个处长;年轻干部要提上来,但不能伤老同志的心;有些老同志快过提拔年限了,不抓紧提拔一下,似乎有点不近人情……这要“照顾”,那要“安慰”,因人设事,现有的“座次”就不够用了。于是,便自然要想办法乘改革之机,扩大机构,增加编制。据统计,如今在原轻化局演变过来的四个局级单位中,由于“安慰官”过多,担任科长以上职务的“官员”人数,已经超过了科员人数。
机构改革的宗旨是精兵简政,提高工作效率。设“安慰官”的做法恰恰与此背道而驰。“安慰官”充斥机关,必然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文山”越垒越高,“会海”越填越深,企业难以招架,经费开支也降不下来。由原轻化局变过来的三个总公司,现在人均经费开支已由过去的二千元猛增到四千元左右,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被企业职工称为“扒皮公司”。人们忧愤地说,不裁掉这些“安慰官”,事情就不好办,共产党就要被官僚吞没了!
这个市的有关部门建议,裁掉“安慰官”,首先必须从党风抓起,下面不伸手要“官”,上面不拿“官”做人情,然后再自上而下地层层审定编制,毫不留情地实行“精‘官’简政”。同时,建议国家在组织人事制度上加强法制,严格规定各级领导只有因编选贤的义务,而绝无因人设事的权力。对那些擅自扩大编制、随意增设机构的人,一定要给予党纪、政纪乃至法律处分。
谢金虎 顾洪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