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对自然的挑战——日本鹿岛临海工业区一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10
第6版()
专栏:日本通讯

对自然的挑战
——日本鹿岛临海工业区一瞥
本报记者 黄晴
梅雨时节的一个难得的晴朗日子,由日本外国新闻中心组织,记者们去访问了茨城县的鹿岛临海工业区。
鹿岛工业区位于东京以东约八十公里处。工业区内,二百余米高的黄白相间的烟筒高高耸立,管道纵横,厂房林立,绿化隔离带展现其间。据主人介绍,这里的企业占地约一千七百公顷,就业人口一万五千人,工业投资额为二万亿日元,生产总值达二万三千亿日元。有七十家公司在此设厂,包括钢铁、石油化工、食品加工、机械等行业,产值已占茨城县产值的三分之一。
参观过程中,记者感到,重视计划和规划、重视宏观管理和协调、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注意防止环境污染,是鹿岛工业区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并继续存在下去的重要原因。从鹿岛临海工业区的概图可以看出,该区的港、路、厂均有严格的规划。比如,工业专用地域、工业地域、准工业地域、居住区、商业区、绿化区以及公共设施用地,都各得其所。这儿的建筑物显得井井有条,与东京商业区中各种建筑夺地而出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的不同厂家也不是各自为政,比如,能源供应系统就是许多厂家共用的;有关工厂之间的原料供应体系也都有合理的安排。鹿岛工业区是白手起家,这有其好处,就是可以不受既成条件的约束,可以把规划搞得详尽些再动手,这种合理化的安排也就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鹿岛工业区具有某种魅力,吸引着厂商前来投资建厂。这种魅力就是良好的基础设施,地、路、电、水,一应俱全。鹿岛工业开发伊始,就以向海要地、向海要路为主攻目标。自1973年起,已先后在南北海滨进行了两期造地工程,造地约八百公顷。自1965年以来,又开始开掘了入海的中央航道,于1969年正式开港。各条航路从区中通过,许多厂家都有专用的码头泊位,原料产品的进出极为便利。鹿岛港目前每年进出船只已逾万艘,总装卸量达三千八百多万吨。
防止空气污染、水污染和过度使用地下水以防陆地下沉,是鹿岛地区面临的三大问题。我们参观了该区的一个污水处理厂,据主人讲,每天可处理污水十六万五千立方米,处理后的水达到排放标准,可排入海中。据说附近渔民仍照常在近海捕鱼,多年来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可见,他们在解决这些难题方面已经取得可喜的成就。
“事在人为,人定胜天”,在大自然对人类比较吝啬的地方,往往倒能更清楚地看清这个道理。(附图片)
图为鹿岛的港口公园和中央航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