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为童话说几句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10
第8版()
专栏:

为童话说几句话
金近
这几年来,童话算是翻身了,因为极左思潮一直把童话看做眼中钉,过去历次政治运动中,如果要批判文艺,童话也是最容易招来横祸的。“四人帮”横行时期,更是不容许有真正的童话存在。童话创作中不可缺少的美学,拟人化,幻想夸张,典型创造等等问题,正好是“四人帮”的批判对象。铲除了“四人帮”的祸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童话的黄金时代到来了。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里,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童话,今天看来,这些童话还是很有生命力的。
可是,有些人似乎觉得童话好欺负,又给她难堪了。有的把童话当做万能工具,怎么变都可以。比如,在一个完全现实的环境里,突然出来个动物昆虫之类跟人对话的场面,弄得不伦不类;有的把童话当做玩具,认为向小孩逗乐就是写童话的目的;有的干脆宣布写童话不需要生活,可以任意胡编乱造;有的认为童话只要幻想就够了,幻想是单纯为了发展孩子的智力,偏偏撇开了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生活来谈智力。现在童话创作从数量来看倒是多了,但从整体来看,质量没有突破前几年的水平。有的还巧立名目,什么“浓缩童话”、“惊险童话”、“猜谜童话”、“历史知识童话”、“数学童话”、“科学童话”等等,把童话创作当做变戏法的玩艺儿,以想入非非地乱追求形式为满足,不仅把童话庸俗化了,也败坏了童话的声誉。
这种趋势如果发展下去,对孩子的教育是极为不利的。
童话创作从丹麦的安徒生开始,中国从叶圣陶、张天翼开始,都是为了陶冶孩子的思想情操,让孩子有个美好的心灵,并间接反映现实生活,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这个责任,直到今天仍然是我们必须尽到的。童话需要创新,但创新应该更好地发扬民族优良传统,更好地反映我们这个时代,使我们的童话能一代代留传下去,我们只要脚踏实地地下苦功夫,熟悉生活,钻研创作技巧,相信总会有所成就的。
孩子们喜欢童话,我们更要努力写出为他们所喜爱,又对他们有教益的童话来。童话是以美见称的,是可口的精神食粮,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好朋友,但愿我们的童话能多给孩子们一些生活的启示和美的享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