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从“车冷人凉”到优质服务——记165/166次列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11
第2版()
专栏:

  从“车冷人凉”到优质服务
——记165/166次列车
本报记者 段心强
如何对待报纸批评?
牡丹江铁路分局列车段党委书记李德洲说:“想治疮就不能怕别人动手术。我们对人民日报的批评,一是认账,不护短,二是举一反三,把问题一一揭露出来,采取措施改正。”
165/166列车的工作人员,说改就改,受到顾客好评。到8月中旬,收到旅客的表扬信近二万封。
列车长当“旅客”
今年2月3日,《人民日报》第二版以《车冷人凉》为题批评了165/166次列车。牡丹江铁路分局列车段从车队到班组都议论开了:有的认为批到疼处,该以此当警钟;有的为自己辩护,说什么“车上没水洗脸,责任在车站”。段党委认为,报道是事实,有的列车员服务质量比报纸上批评的还差。列车上缺水与列车人员的工作也有关。怎么办?一条路,接受批评,下决心改!
从哪里改起?段党委认为,车长是一车的当家人,要好好为旅客服务,首先让车长体会旅客的难处。他们组织这个车队的十二名车长,轮流到车上当旅客。有一次,二组车长曹德海背上行李,从哈尔滨车站排队进站、上车、找座,没有座位,一直站到沈阳。八个多小时的“站席”,使他深深感到旅客的三难:喝水难、找座位难和吃饭难。于是,曹德海带领乘务员每到一站,一齐动手供水。车内超员,乘务员难行走,就用啤酒盒传水,从窗口递。为了解决找座难,他们多做了超员凳,并把以前的矮凳适当加高,提高了“舒适度”。送往车厢的盒饭由一种价格改为七个价,每种盒饭里的菜由一样改为四样,而且还增加了快餐、病号饭、婴儿饭和少数民族旅客爱吃的饭。
为了促进列车员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服务水平,段党委决定实行车长聘用制。有个列车员经常蛮横地对待乘客,领导批评后,竟然采取“破罐破摔”的态度。车长不予聘用,退到段里“待业”。
组织列车员练“基本功”
列车长们都知道,服务质量不高,除了乘务员态度不好外,主要是基本功太差。因此,他们聘用人员后,就组织大家练基本功。青年组列车员马平,原来旅客问她到站时间等基本知识,她答不上来。有一次,两个军人从四平上车到赤峰,本该在沈阳下车,停一小时后就可乘上往赤峰的火车,可她误让人家到锦州下车,不但要多坐三个多小时车,到站后还要住一宿。现在,她苦练基本功,熟练地掌握了本次列车的沿途站名、到点和开点,以及沿途主要城市的交通、主要旅馆的位置和乘车路线,还记住了哈尔滨、沈阳民航各航线的起飞时间。现在,这次车上的列车员通过练基本功,象马平这样熟练掌握业务的已占一半以上。
这次列车的乘务员还自觉地根据客运形势扩充业务知识。比如外国旅客增多,他们把会说简单的外语列为基本功;车上的推销员和采购员很多,他们把了解沿途的工农业生产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作为基本功;旅游盛季,他们又把了解沿途名胜古迹作为基本功。
“少一事不如多一事”
165/166次列车乘务员不满足于基本服务项目,还开展起“少一事不如多一事”活动。“三八班”全体女列车员注意观察旅客的各种困难,主动做好事。夏天,车上人多,洗脸困难,她们就给旅客送凉水,擦脸降温;夜间,卧铺车厢不少人起来喝水,因为水烫,一喝十几分钟,影响大家休息。她们就准备几壶凉开水,谁喝水就送到跟前,保证了车厢的安静,这个班成为全车队标兵。
在开展“少一事不如多一事”活动中,这次列车乘务员还注意学习心理学,研究旅客心理,做细致的服务工作。有一次,列车员吴丽君发现一位农民模样的旅客愁眉苦脸,并有不安的神色,小吴把他请到乘务室一问,原来他是山东泰安的农民,要到东北找活干,但不知哪里能落脚,很犯愁;他发现身旁的一个人老挤他的腰包,怀疑是小偷,又害怕。小吴帮他保管好钱,又介绍了七台河新矿区缺劳力的情况,小伙子听了喜出望外,决定直奔七台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