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南斯拉夫小汽车打入美国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11
第6版()
专栏:南斯拉夫通讯

  南斯拉夫小汽车打入美国市场
  本报记者 严正
事情还得从去年9月说起。当时在美国市场上已显露出一个信息:许多美国家庭除购买豪华的高级轿车外,还希望增添一辆节油的小型汽车,供孩子或学生使用。目前这种小型汽车在美国的销售量还不到汽车总销售量的1%,但预计到1989年将猛增到13%,即达到年销量一百五十万辆。捕捉到这个信息的某些美国汽车巨商把目光投向南斯拉夫“红旗”汽车厂生产的、已向三十七个国家出口的“南55”型小汽车。双方达成初步协议:如果“南55”型汽车能改进质量,今年就可向美国出口一万辆,以后随着产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出口量逐年扩大。南斯拉夫同志把这笔买卖看作“红旗”汽车厂和整个南斯拉夫经济百年稀有的机会。
如何把这个机会变为现实呢?
“红旗”厂的广大职工和技术人员,正在兄弟单位和全国人民支持下,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去实现它。
对此作出头一个贡献的是该厂的发展研究所。草约签订不久,美国方面在一份长达三米多的电传稿中,对
“红旗”厂原来生产的“南55”型汽车提出了五百个改革的项目,这份近似“挑战”的电传,使研究所二百八十名工程师、技术员、绘图员、制模工和其他工人激动、奋起,为了“红旗”厂的前途,也为了南斯拉夫的声誉,他们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用事实作出回答。整个研究所就象开足马力的发动机一样日夜转动,不少科技人员常常连续工作二十多个小时,他们详细研究美国交通安全法、环境保护法和顾客的要求,逐个剖析汽车零部件,参照美国、西德、日本、英国、意大利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最新技术资料和自己的经验,对每个不符合标准的零件进行重新设计、反复试验、不断完善,直到完全满意为止,仅刹车一项,就进行了一百多次试验和改进。就这样,研究所的同志用四个月时间完成了按常规需几年才能完成的任务,使“南55”型车几乎脱胎换骨成为完全新型的小轿车,在造型结构、舒适程度和各项技术指标上,都达到了美国法律和广大买主的要求。在对样品进行鉴定后,美方满意地称赞研究所创造了一个“奇迹”,并寄来美国政府允其进口的批准书,还特意要求
“红旗”厂在汽车牌号“南55”后再加上两个字母,说明它是质量好、价值巨大的小轿车。就这样,“南55”型车终于叩开了又一扇“大门”,美国成为它出口的第三十八个国家。
为了使试制成功的新型小轿车从研究所过渡到在车间成批生产,保质保量按期向美国交货,“红旗”厂采取了三项重大措施:进行思想动员,提高全体职工的责任性和积极性;加强劳动管理和组织纪律性;努力采用新技术。
跨进厂房,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让‘南55’冲出欧洲,跨过大洋”、“工作、纪律和质量,是增加收入和未来的保证”,“只要功亏一篑,就会前功尽弃”。厂方要求每个工人考虑怎样为此作出重大贡献。从试产之
日起,“红旗”厂全面推行新的严格的奖惩制度:凡劳动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任务的可增加30%的个人收入,反之则减少30%的收入,严重的还将开除出厂。对装上汽车的每个零件都预先进行严格的检查。“红旗”厂的领导人对记者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怜悯”和“宽恕”可言,否则就 会被抛弃。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加强它的竞争力,“红旗”厂还以现代化的新技术扩建和改建了生产设备,引进了机械手。“红旗”厂的生产得到全国各个方面的支持。联邦领导人发表讲话,强调全国各行业要以各种可能的措施和方式给予支持。
正是在这种可贵的共同努力和全国性协作下,与美国签订草约之后不到十个月,脱颖而出的“南55”型小汽车已经容光焕发地进入了美国市场,正在以它小巧玲珑、物美价廉的优越条件与日本和南朝鲜的同类汽车进行竞争。“红旗”厂的全体职工自戒自勉:事情刚刚开始,必须密切注视和研究市场动向,针对竞争对手而进一步改进技术,提高质量,并不断设计、制造出更多的新型汽车,使自己在激烈的世界汽车市场角逐中成为胜利者。(附图片)
  图为该厂生产的首批小汽车启程运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