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扶贫先扶志 服务不包办 井陉县山区开始脱贫致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12
第1版()
专栏:

扶贫先扶志 服务不包办
  井陉县山区开始脱贫致富
本报讯 记者王庚南报道:“优势就是山上的石头山里的矿,潜力藏在草木丛。一句话,山乡致富的希望就在山上。”河北省井陉县一百一十八个贫困山村在县委、县政府帮助下,重新认识山乡优势,树立靠山致富的信心,大念“山石草木经”,致富初见成效。
井陉是石家庄西部深山区的一个县,虽然工矿企业较多,但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都比较差,全县仍有三分之一的乡村处于贫困状态。而群众对脱贫致富又缺乏信心。县委、县政府从县直机关抽调三百多名干部,同一百一十八个贫困村建立联系点,热情进行宣传教育,让山村人民看到希望,增强信心,同时,引导他们看优势,找门路,具体帮助他们制订发展生产的规划。白城乡先后与十二化建公司联营,建起了一座年获利一百二十多万元的大理石厂,建起了五十多亩鱼塘,林果业、畜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现在,这个乡的五个村,已有四个村发生了变化。
井陉县扶贫致富注重服务,不搞包办,积极从信息、技术、资金和铺路搭桥等四个方面搞好服务。县农业局联系的后掌村,经过农技干部的一系列技术管理,今年可望显著增产;县工商局积极为联系点西沟村搭桥铺路,组织群众上山合理间伐,砍木棍八万多根,收入一万四千多元。井陉县大理石储量达一亿立方米,分布在四十多个村。现在,有十八个贫困村,或土法上马,或与外地联营,或引进技术设备,积极投入了开采。同时,植树育草,发展畜牧业。全县贫困山村已封山育林近万亩,一百三十多个荒山承包大户承包治理荒山四万多亩。今年新增牛二千多头,羊近万只,猪五千六百多头,鸡十万多只,仅畜牧饲养业,每户平均收入可达百元。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退耕还林一万三千多亩、还牧三百多亩、还渔二百五十多亩;新上乡镇企业一百九十四个,从业人员新增一千五百人,劳务输出五千三百多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