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发展畜牧业不能单靠“粮食转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12
第5版()
专栏:论坛

发展畜牧业不能单靠“粮食转化”
  安徽省人民政府农业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 何开荫
内容提要:所谓“粮食转化”,一是指对原粮进行加工,发展食品工业;一是指把粮食作饲料喂畜禽,使它转化成肉、奶、禽、蛋。食品加工虽然可以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却增加不了多少粮食的消耗;拿粮食喂畜禽,既不科学,也解决不了“卖粮难”的问题。发展畜牧业应靠多种饲料、饲草,这比直接用粮食——农作物的种子作饲料,要合算得多。
“粮食转化”提法的由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粮食生产迅猛发展。1984年,安徽省人均占有粮食已近九百斤,由于运销、出口和加工业不适应,不少地方“卖粮难”,出现了低水平下的剩余。这一问题在全国有相当的普遍性,以至挫伤了一部分粮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市场上的乳、肉、禽、蛋等畜产品供应却不够充裕。按全世界人口平均,每人每年占有肉六十三点一斤,蛋十二点八斤,奶二百零九点七斤;而安徽省每年人均占有肉二十点七斤,不到美国人均占有量的十分之一;蛋六点一三斤,不到美国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奶零点四九斤,不及美国人均占有量的六百分之一。人总是这样,吃饱了,就希望吃得好一点,市场上对乳、肉、禽、蛋的需求量大而迫切。这样,人们就很自然地想到把多余的粮食拿去作饲料喂家畜、家禽,把人吃不了的多余粮食转化为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品,改善生活,增加营养,促进身体健康。据此,有些领导提出了“粮食转化”的口号。
“粮食转化”的路子行不通
所谓“粮食转化”,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对原粮进行加工,由粗加工到精加工,也就是发展食品工业;一是指将余粮拿去作饲料,发展配合饲料工业,也就是发展畜牧业。但不管是哪一种措施,食品工业也好,饲料工业也好,或者双管齐下,都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未能彻底解决“卖粮难”的问题。是领导抓得不力么?不是。是广大群众不肯干么?也不是。问题在于市场需求,食品、饲料多了同样卖不掉,徒叹奈何!
原因明摆着:人们要求改善生活是有条件的,改善程度必须与其收入水平相适应。无论谁家过日子,都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而且要留有余地,略有节余。淮北农民过去一直是“山芋饭,山芋馍,离了山芋不能活”;今天,一日三餐吃细粮,大米稀饭白面馍,已经是很大的变化了。1983年安徽省农村人均收入只有三百零四元,能吃上精米白面就很不错,如果再提高,吃牛奶、面包、蛋糕、肉、禽、蛋,钱呢?不是不想吃,而是吃不起。因此,什么果糖、赖氨酸、组织蛋白、多维营养食品、各种水果、肉食罐头,都只能是点缀点缀而已。所以食品工业暂时不可能向高精尖大发展,或许这也叫“以销定产”吧!进一步说,即使我们的消费水平很高,可惜肚皮只有这么大,吃得越好,食量就越小。从本质上说,食品加工除了可以增加产值,增加收入,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而外,并不能增加多少粮食的消耗。粮食加工,只是原粮形态的改变,由原粮的剩余到精细食品的积压,从全省、全国的宏观角度看,食品加工对解决“卖粮难”问题没有多大意义。
发展畜牧业确实是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问题的核心在于效益。用生态学的观点看问题,地球上一切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太阳,绿色植物借助于叶绿体的功能,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把太阳辐射的光能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潜能,称之为一级生产,也就是基础生产。动物生产并不能直接利用太阳光能,动物必须以绿色植物为食物,通过新陈代谢消化吸收,将植物能量转化为畜产品的动物能量。在这个转化过程中,绿色植物原来所具有的能量有90%被消耗掉了,由动物产品转化固定下来的能量仅占原有能量的10%左右。所以,把植物从太阳那里固定来的能量转化为动物产品的能量是很不经济的。动物生产之所以重要,正如恩格斯所论述的那样:通过劳动积蓄能,实际上只有在种植业中才行;在畜牧业中,一般说来,植物积蓄的能只是转移给动物;这里其所以谈得上积蓄能,那只是因为要是没有畜牧业,饲草植物就会无用地枯萎掉,而在畜牧业中则被利用了。相反地,在所有的工业部门中只消耗能。我们重视畜牧业,把草食动物、肉食动物生产称为二级生产、三级生产,正是因为动物可以利用人所不能食用的植物秸秆茎叶等部分,把那些对人来说只能作为燃料或废弃的东西利用起来,转化为乳、肉、禽、蛋等高级营养品,改善和丰富人类的生活。我们种粮食作物,目的是收获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籽粒,直接供人们食用,这叫“经济产量”;把粮食拿去转化为动物产品,尽管品质改善了,能量却损失掉90%。在粮食还不是很充裕的今天,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利用粮食作物的全部能量和物质而去利用其10%的能量和部分物质呢?发展畜牧业的本质是利用人不能直接食用的大量有机物(可以搭配一点粮食),而决不是单纯地搞“粮食转化”。这从经济效益上可以很明白地看出来。饲料的主要成分是玉米,现在市场上玉米价格每斤为一角八分,按我国目前的饲养水平,以四斤粮食转化为一斤生猪来计算,四斤玉米就是七角二分钱,而国家收购的一级生猪价每斤只有六角九分三,再加上大量的青粗饲料、劳力消耗,养猪是亏本的,谁愿意干那个傻事?
农谚云:“尽管养猪不赚钱,只要回头看看田”。自古以来,我国农民都有养猪的习惯,现在安徽省每年也都不少于一千万头猪。这是因为有一千万农户,每家都有糠麸、淘米水、刷锅水、剩饭剩菜、山芋藤、白菜叶、萝卜缨、作物茎叶等一些人不能直接食用的农副产品,如不养猪,这些东西就浪费了。一家养一头猪,这些“废物”都能得到利用,只要搭配一点精饲料,就获得了宝贵的畜产品,又得到了优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反过来促进粮食产量提高。按这样的综合效益计算,每家养一两头猪还是合算的。当那些不能被人直接食用的农副产品都利用起来之后,再叫农民用“粮食转化”来养猪,任你怎样号召,也没人愿意干。实践证明,发展畜牧业走“粮食转化”的路是行不通的。
发展畜牧业的正确途径
“粮食转化”的路子行不通,那末应该怎么办呢?安徽省委书记黄璜曾说,应该把粮食转化工作做在播种之前。这可谓一语中的。黄璜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找到了发展畜牧业的奥妙:进行作物布局调整和农业结构改革,有计划地多种一些饲料饲草,而不是种出粮食后再转化。道理很简单。以素有“饲料之王”美誉的玉米来说,籽粒亩产不过一千斤,其干物质为八百五十斤,总能量约为一千九百兆卡,猪的消化能为一千六百六十兆卡,粗蛋白为一百斤,含钙半斤,磷二点一斤。如果不种玉米,而是有意识地种山芋作饲料,多次割藤,以每亩产山芋藤二万斤、鲜薯块二千斤计算,干物质为三千三百斤,总能量约为六千九百二十兆卡,猪的消化能为四千八百四十兆卡,粗蛋白为四百六十二斤,含钙四十八斤,磷十五斤。相比之下,一亩地饲料山芋的饲用价值至少顶得上四亩高产玉米。如果种青贮玉米间套草苜蓿,割掉玉米后再套种黄豆、绿豆,其生物总量与营养价值将更高。据加拿大的调查统计,每亩紫花苜蓿的平均干物质是小麦的四点七倍,蛋白质是小麦的七倍,而且营养成分比较全面,又能固氮肥田。我们为什么不用饲料作物或牧草全部生物量的能量和物质去转化而只用四分之一或七分之一的能量与物质去转化呢?如果我们有意识地种植饲料饲草来转化,要比用粮食转化的经济效益提高三至六倍以上。国际上畜牧业最发达的丹麦、荷兰和澳大利亚的全部耕地除种植一些够人吃的粮食外
(丹麦、荷兰连粮食都靠进口),几乎都种饲料与苜蓿,没有谁先种粮食作物然后再用粮食来转化的。
我认为,今后不宜再提倡“粮食转化”。发展食品工业就提粮食初加工、精加工;发展畜牧业就提倡种饲料种牧草,通过农作物布局调整和熟制改革,把饲料、饲草生产有计划地安排到科学的轮作制度中去。
此外,要相应地把“六畜猪为首”改为“六畜牛为首”,重点发展草食动物。有了充足的饲料饲草,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比种植业高,畜牧生产一定会突飞猛进地全面发展,反过来又推动粮食生产提高水平。这就是胡耀邦同志所说的“反弹琵琶”。
实践作出的回答
农民最讲究实惠,也最会算细账,象饲养业这样传统的产业,如果效益好,会不推而自广。比如,人们喜欢吃瘦肉,我们应该着重发展草食动物,搞“六畜牛为首。”事实上广大农民已自动地发展草食动物了。颍上县去年养兔一百零五万只,今年要发展到二百万只;阜阳地区去年已养牛马等大牲畜一百多万头。饲养草食动物效益较高,阜南县农业区划办公室曾作过很好的调查。阜南城郊区双碑乡王庄村农民王平桂,五口人承包十亩耕地,1984年栽一亩半春山芋,养四十只长毛兔。从7月初每天割山芋鲜秧八十斤喂兔,到10月底,共割九千六百多斤。在此期间剪兔毛十四点五斤,卖款六百三十元,卖小兔二十只,得款四百元,共收入一千零三十元,折合每亩红芋秧养兔收入六百八十六元;另外,每亩还收山芋干七百三十斤,每亩总产值(连养兔收入)达七百六十元,比单收红芋片的亩产值翻了两番多。象这样的例子相当多,但大多限于用红芋秧喂兔喂猪;如果专种饲料饲草,用草苜蓿间作苕子混饲料大麦,春天割掉大麦与苕子作青饲料,套种上玉米混黄豆,大豆鼓粒、玉米灌浆时割掉作青饲青贮,再套种绿豆混荞麦,以后再套种禾本作物混豆科饲草,加上一年三四茬草苜蓿,一年可收优质青干饲草或青贮饲料四五万斤,能饲养一头奶牛,每亩地一年纯收入在千元以上,比收获一千斤玉米籽粒再喂猪的产值翻了两番多。种饲料饲草发展畜牧业较之于“粮食转化”,孰优孰劣,不是很明显吗?
当然,我国人多地少,要农民拿出耕地来专种牧草是不现实的,而通过试验,搞间、混、套作则是比较实际的。比如秋种小麦,行间种豌豆、苕子,春天割掉苕子、豌豆作饲草,套种玉米,割麦后在玉米行间套大豆,一边割大豆秧子作青饲,一边补种上绿豆。在山芋垄沟里密密地种上黄豆、绿豆,用豆秧与山芋秧一起作青饲,不但鲜草量大,营养价值也高。这样,在粮食不减收的情况下,依靠间、混、套作,每亩可多收优质青饲草一两万斤,两亩粮田的青干饲草就可以多喂一头猪或四五十只兔,经济效益远远超过单种粮食的收入。我们认为,发扬祖国传统农业中间、混、套作的精耕细作之长,搞立体农业、集约化经营,在粮食不减产的前提下多收饲草,是加速发展畜牧业的正确途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