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阅读
  • 0回复

智力须从根部开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12
第8版()
专栏:纵横集

  智力须从根部开发
  殷韶英
读了张立方同志的《勿育“小大人”》,作为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也想说几句话。
张立方的观点是对的,尽管他文中的举例未必都贴切,但张文的基本精神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其中提出了幼儿教育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即如何端正对幼儿教育的认识问题。张文是从对幼儿园的观感出发,向幼教人员提出来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却不只存在于幼儿教育工作中,也不只是一个办园方针和教育方法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涉及了幼儿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的地位问题,对幼儿教育应该具有何等战略的要求的问题。
我从三十多年的幼儿教育感受中,常常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工作是否存在着一个本末倒置的问题,也就是说,是不是存在着普遍忽视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这个“本”,而只是比较重视高等教育这个“末”的问题。由于教育的基础打得不坚实,到了教育完成的末段,才去花大力气,投大资本,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培养出来的大多还是中常人才,而很少能培养出成批的尖端人才来。反过来说,如果重视智力的早期开发和投资,从幼儿阶段就抓好教育(当然幼儿教育的方式要注意幼儿的特点),自幼准备好条件,有了广泛的基础,逐级抓好,是不是就会事半功倍,可以较多地培养出一些尖端人才来呢?看看我国体育界的成功,我以为,是可以触类旁通的。
我们常常拿植树来比喻培养人才,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使大树成为良材,当然不能不注意修理枝干,但更重要的是不能不注意培根,只有根壮才能干壮。那末,人才培养的根在哪里呢?一般人往往认为是在入小学以后,其实这是不完全对的。笔者认为,人才大树之根,智力成长的根,应在四岁以前就培养起来了。又比如盖楼房,如果不打好埋在地下的基础,只注意在上层建造上下功夫,其结果即使幸而安全地盖起来,那个大楼也是不会牢固的。但是,由于幼儿的学前教育,仿佛是被“埋”在“地下”的,往往就容易被人忽略。我们很多的亏,恐怕吃在这里。
学前期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新生儿一般脑重三百九十克,到九个月时可以达到六百六十克,增长近一倍;二岁半至三岁半时,脑重可增加到九百至一千零十克,相当于成人脑的三分之二;到七岁时则可达到一千二百八十克,已接近成年人的脑重了。所以这个时期,是早期智力开发的良好时机,需要外界不断给予合理的丰富的刺激,以促其发展。应该给以足够的合理的锻炼,尽可能的给予儿童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学前的幼儿教育放到一定的战略地位上加以配置,舍得对幼儿教育作必要的智力投资,才能解决问题。
我们党和国家对幼教事业的发展,不能说不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幼儿教育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托幼事业兴办得不少,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少,但是这种重视在指导思想上讲似还有不足之处。因为这些投资,往往是作为生活福利事业来投放的。举办这些事业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为解决职工福利问题,是从解除职工后顾之忧以解放劳动力的观点出发的。这当然也是好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是,并未能从加强幼儿教育,从开发国民智力这样的战略角度出发,并未作为国民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智力开发的基础工程来投资,这就有其不足之处。仅从目前从事幼儿工作人员大多不合乎幼儿师资的要求这一点,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大多数的保育员的思想状况,还是把自己看作是来看孩子的,而不是来做教育工作的;负责派人的人,怕也有很多人存在这样的观点吧。不从根本上扭转这一观点,改变人员的配置的构思和构成,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教育要面向四个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要求。目前的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为了适应时代,为了实现上述战略要求,我们的智力开发必须从根部做起。至于幼儿工作者在举办幼儿事业中端正和提高自己的认识,努力实现这一战略要求,体现开发型的智力教育方针,自然是义不容辞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