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阅读
  • 0回复

斟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12
第8版()
专栏:

斟酌
徐全利
人们在考虑问题时,往往要反复斟酌。为了把问题尽可能考虑得周全些,这种慎重态度是可取的。
然而,有些人的“斟酌”,却是值得认真斟酌一番的。比如,工作出了差错,在向上级或向领导作书面检讨时,有人就爱在措词上进行“斟酌”。倘若起草的文稿中有“工作责任感不强”之句,这类人便这么“斟酌”:“工作责任感不强”,就等于“工作不负责任”;对“工作不负责任”,就等于“没有真心做工作”;“没有真心做工作”还了得?于是便把“工作责任感不强”之句“斟酌”为“有时工作责任感不强”。这样一来,自然要比“工作责任感不强”好一些,但再考虑,“有时工作责任感不强”,就等于“有时没有工作责任感”;“有时没有工作责任感”,则等于说“有时没有真心做工作”;“有时没有真心做工作”好象也不象话,因之又来一番“斟酌”:“有时工作责任感不很强”。这一“很”确实“斟酌”得“好”!它可以说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工作责任感是很强的;“有时”虽然“不很强”,但工作责任感也还是强的,不过不够“很”罢了。这真是妙笔生花了:错误可“斟酌”成缺点:“缺点”(其实是错误)则可“斟酌”成不够突出的优点了。
然而,倘对工作也能这样认真斟酌,也许会省去许多事后检讨时的“斟酌”。即使错了,首要的也不在于斟酌如何文过饰非,而应着重斟酌如何作有效的改正。这便是我以为上述的“斟酌”需要认真斟酌的真意。
容忍文过饰非,无异于包庇错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