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阅读
  • 0回复

壁画新颜——记北京西直门地铁车站壁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14
第8版()
专栏:

  壁画新颜
  ——记北京西直门地铁车站壁画
  黄苗子
中国壁画艺术,曾经有长时期光辉的历史,孔子观明堂,屈原写《天问》,都是由于看到宗庙祠堂壁画发出的感慨。汉、唐至宋,壁画鼎盛,史不绝书,大画家都创作壁画。壁画以宏大的场面接近千百万群众,有别于文人雅士珍藏于箱箧中的卷轴画。
壁画在我国的逐渐衰微,原因很多。建国以来,特别是“拨乱反正”以后,我国壁画和城市雕塑,逐渐受到重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都先后成立壁画工作室,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也还有一点遗憾,无论是北京国际机场壁画,还是目前一些宾馆、饭店中较好的壁画制作,都不是一般群众能看得到的。
北京市的地铁车站,这是千百万人日夕经过的地方,在过去都是以装饰整洁著称。我曾想,如果能用大幅壁画做装饰,那就更加锦上添花了。果然,新建的西直门、建国门站都有了壁画做装饰。
我去了新建的西直门地铁车站,专门去参观那两幅壁画巨制。一幅是《燕山长城图》,以墨笔皴擦为主;一幅是《大江东去图》(见上图,局部),用彩墨晕染的方法绘制。各高三米,长七十米,分立在列车经过的两侧墙上。
壁画是由著名画家、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同志带着七位中、青年画家龙瑞、姜宝林、蒋正鸿、王镛、赵准旺、赵卫、陈平,进行创作的。这样大的壁画需要趴在地上画,还要随时爬上一层楼来俯瞰整个画面。年近七十的张仃,照样和年轻的画家们一样辛勤劳动。由于工程时间紧,画家们都日夜劳作。单是这种精神,就足以令人钦佩了。
《燕山长城图》笔触强烈,气魄雄峻,用细微劲挺的干皴,得心应手地使山的阴阳向背通过皴擦的深浅浓淡表现出来,突出了长城的巍峨雄峙。
《大江东去图》,从江源画到葛洲坝为止。中经重庆、万县,入夔门,出三峡,烟云变幻,山水环回。不但表现了长江的自然之美,并且在这幅大画面前,能使你为拥有几千年文化的伟大祖国而咨嗟奋发。张仃及其伙伴们染色泼墨、紧张激动的情景还仿佛在这大画的背后若隐若现。苏东坡看了唐代画圣吴道子在凤翔的壁画遗迹,追想他作画时的情景,是:“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对于这两幅作品,我也具有同感。
西直门地铁车站壁画是用新的工艺制成的,把画在宣纸上绘成后经过科学处理制成人造石板,然后逐块砌在墙上,长期不会损坏。这种保存壁画的方法,正好解决我国数千年来传统壁画剥落变色,不易保存的缺陷,是值得赞赏的。
此外,还有彦东、袁运甫、钱月华为地铁建国门站绘制的陶瓷壁画等,都使我们看到在新的时代里,复兴了光荣的壁画艺术,把我国壁画的优良传统,重现在新的千百万观众面前。这些民族的传统艺术,不是在宫廷里画给帝王将相欣赏,也不是在寺庙里局限于宗教题材,而是在新的、为千万人服务的地铁车站中,以新的面貌和技法出现。这是令人兴奋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