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量守庐学记(国学大师黄侃的生平和学术)》介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16
第5版()
专栏:书评

  《量守庐学记(国学大师黄侃的生平和学术)》介绍
  曹月堂
黄侃(季刚)先生是我国近代颇负盛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早年受业于章太炎,后来在学术上又有所超越。被人誉为“集乾嘉汉学之大成”的“章黄之学”,在近代语言学的发展上,承前启后,影响很大。当今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多出自黄侃门下。
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和教学呈现迟滞,“章黄之学”也几成“绝学”。一般中青年文史工作者,对之很感生疏,就是以语言文字学为专业的人,不少也是仅知其名,或“望而生畏”因此却步了。这是很值得注意的。我们当然不是要恢复“乾嘉汉学”,更不是崇古薄今,而是说,这门学问要有继承,有人懂,还要予以新的发展。对此,一些学者、专家已经发出过强烈的呼吁。且不说古文献的整理、文化遗产的研究,就是现代中国语言文字学的发展,能够离开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根基吗?语言学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各学科不能脱离的一门科学,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今年我国语言学界为纪念黄侃先生诞生一百周年和逝世五十周年,将在武汉、南京举行学术讨论会。这将起到表彰先哲、激励后进、促进我国语言文字学发展的作用。
由程千帆、唐文两位学者编定的介绍黄侃先生的生平和学术的《量守庐学记》,近日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全书精选了三十几篇文章。其中三十年代发表过的十几篇,虽多是悼念之辞,然知人论事,文雅情笃,见实见义。师友的痛惜,学生的感念,反映了黄侃在学术上的重大影响和极高的造诣。这是很值得今天不甚了解黄侃其人的中青年读一读的,当然也是一份有价值的近代学术史料。其中有太炎先生的三篇文稿。近几年专家学者们写成的十几篇,有的侧重忆叙和发扬黄氏的治学精神与方法,有的侧重论述他的学术成就,有的重在辨析学术源流或阐发语言学的重要意义。撰文者多是他的门生或再传弟子。这本书为人们了解和学习黄侃先生的“为学务精”、“宏通严谨”的学风,初窥“章黄之学”的奥旨,提供了方便。
黄侃是著名的学者,又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的革命事迹,过去疏于记载而少为人知,此书做了确切的载录。他早在1905年参加了同盟会,与章太炎、宋教仁等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经常为《民报》撰文。他的文笔锋利,热情奔放。1910年,他由日本回国,在武汉参加了共进会与文学社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前,《大江报》上发表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这篇使清政府震惊的文章,就出自他的手笔。武昌起义后,他为了增强革命力量,回到蕲春老家,联络“孝义会”,组织起义。袁世凯窃位以后,他坚决反对恢复帝制,保持了革命家的立场和人格。后来,他虽然潜心于学术与教育事业,然而爱国之情更笃。“九·一八”事变后,黄氏目睹民族危难日重,忧伤至深。1935年10月8日临终之时,还问家人“河北近况如何?”叹息“难道国事真到了不可为的地步了吗?”
“量守庐”是他生前在南京九华村的居室,名取陶渊明“量力守故辙,岂不饥与寒”诗义,以显鄙薄名利而潜心学术之志。《学记》一书,记载了“量守庐居士”的学术、师道与人格,具体地再现了一代宗师的风貌,读者从中可以看到“章黄之学”的师承佳话,也可由此对我国传统的师生之道有所了解。这本书也可称为一本学术性的教育史话。时值我国第一个教师节,也算是献给节日的一份礼物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