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阅读
  • 0回复

任弼时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17
第4版()
专栏:

  任弼时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张树德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聂荣臻回忆录》,再次感到中国革命的艰难与伟大,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其中第十六章《在延安的日月》中写道:“在整风过程中,由任弼时同志主持,起草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后为党的六届七中全会所通过。这个文件搞得相当不错,短短的,纲领式的,分清了我党历史上的路线是非,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作出了明确的结论。这是整风运动的一个巨大成果。”
聂帅的短短几行字,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当时我在党中央办公厅秘书处速记室工作,同时兼办任弼时同志交办的一些日常性事务,从我所知道的《决议》的形成过程,深深感到任弼时同志对工作认真负责,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1944年2月12日,毛主席在延安杨家岭礼堂作了《学习和时局》的报告后两三天,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同志把我找去说:“中央要对历史问题起草一个文件,主席已和我们讨论了总的指导思想,为了节省时间,由我口述,你速记,记好了以后你整理出来,我修改后,送中央研究处理。”就这样,由他说,我记录,记录以后,我迅速整理成文,交他审改。他修改后,又让我复写五六份。因为要得很急,我就找中央秘书处速记室的王进同志帮我一起复写。那时复写用的纸叫“太原纸”,这种纸很厚,要在第一页涂上一层腊后,用刻钢板的铁笔才好写。为了赶时间,我们是连夜复写的,手指写得发疼,都起了硬块。弼时同志有时还站在背后看我们写。那时,我们点的灯是麻油灯,弼时同志看到光线太暗,特意请陈琮英同志替我们找来延安当时很少的蜡烛。写好后,由我和王发武同志(王当时是中央办公厅机要秘书,后来专门给弼时同志当秘书)分送中央领导同志。他们每次把送审稿退回后,弼时同志总要按大家所提修改意见修改,改后让我们再复写,就这样共复写了五六次。《决议》最初稿就是这样搞出来的。在准备“七大”期间,听弼时同志说,开始预定的“七大”议程是:毛主席作政治报告;刘少奇同志作修改党章的报告;朱总司令作军事报告;周恩来同志作统一战线报告;任弼时同志作党的历史问题的报告;还有选举等。但在“七大”开会前已把这个《决议》草稿发给所有“七大”代表和在延安的高级干部讨论过。在讨论中,大家发表了很多好的意见,少奇同志也动笔改过,文件最后到毛主席那里,他亲自作了修改。胡乔木同志那时是毛主席的政治秘书,也对文件作了认真的修改。稿子就是这样逐渐充实起来的。开始,弼时同志对王明路线根源的分析比较简单、概括,后来他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增加了从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思想上的逐条分析。
“七大”于1945年4月23日开幕,在这之前个把月左右,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三楼会议室又开了一次会,由弼时同志主持,参加的有少奇、富春、高岗等十来人,大都是参加分组讨论的负责人。弼时同志问大家对《决议》稿还有什么意见,大家讲了讨论中的反映,也提了些具体修改意见。最后,弼时同志说:“稿子修改成这样,究竟行不行?”大家说:“差不多了,行了,请中央最后定稿吧”。这是广泛征求意见过程中的最后一次研究会,这次会也是我记录的。我记得《决议》从起草到修改的过程中,没有一次完全推翻重来,而是一步步丰富的。弼时同志始终主持并参加具体起草和修改工作。他很尊重别人的意见,别人能改的段落就请别人改,然后他再看。
这个文件是在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一个集体创作。它总结了从党的创立到抗日战争以前的历史经验。从1944年4月起搞到1945年“七大”前定稿历时整整一年。因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七大”前已酝酿成熟,思想一致,所以中央决定不在“七大”讨论通过,而是1945年4月20日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上通过的,任弼时同志也就没有在“七大”上作党的历史问题的报告。
中国革命的历史早已证明了《决议》所起的重大作用。今年是《决议》通过四十周年(4月20日),也是为《决议》的产生付出巨大心血的弼时同志逝世三十五周年(10月27日)。这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过早逝世,是我党的巨大损失。他为中国革命所建树的不朽功绩,人们将永志不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