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且说金三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17
第8版()
专栏:

且说金三爷
  米博华
《四世同堂》为我们了解抗日战争提供了另一侧面的材料,其中的金三爷是颇值得研究的。日军罪行,擢发难数,一言难尽。然而,在我们的一边——被侵略的国土上的世道人心,却一样是不能忘却的。诚然有无数钱家老大、祁家老三式的正面人物,但也有卖国求荣的冠晓荷,尤其是苟且偷安的金三爷。这对未经过那场战争的后代人来说,知道这些人在那场战争中所充当的角色,也许同样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虽然是反面的。
金三爷并不是没骨头,而是严重地缺钙。他的骨头,很可能是被“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信条给软化了。想到当年确曾有过在强敌入侵前的“讨价还价”,如军阀们为保存实力,且战且退或不战自退,金三爷的心计原也不足为怪。日本兵未打到小羊圈乃至金三爷亲家的府上,金三爷抱着“上海陷落,与我何干”的态度。然而,侵略者的铁蹄终于进了小羊圈,亲家被下大狱,女婿死于非命,女儿无依无靠。只有这时,金三爷才觉得应该发一点怒:给日寇的鹰犬冠先生一顿老拳,给发国难财的江湖医生一点颜色,也狠狠瞪过日本大兵几眼,从现象上看,无非出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信条;但其实,那“犯我”的概念,实没有超出金宅的四合小院!联想到祁老太爷亲见心肝小顺受辱于日本孩子的胯下而一声不吭,且以“不惹他们”为代价,换取“四世同堂”的福泰;联想到小文夫妇依然的吹拉弹唱,“壮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联想到以为在国难期间为英国人办事比为中国人办事更为牢靠的丁约翰,苟安、麻木,小心翼翼地保存自己,实不限于金三爷一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便是那个时期中国的一大悲剧。
而今天,广西的李宁拿了金牌,湖南人一样的高兴,北京人一样的喝酒庆祝。自然,在广西的自卫作战中,也一样有上海的、北京的、山东的、山西的……各地各族的年轻战士,并没人说,“广西那边的战事,与我山东何干!”这便是金三爷的哲学注定要没落,金三爷的时代注定要消逝的有力证明。然而有据可查的是,金三爷或许还有后代,至少一定还有旁亲血脉。因我确曾看到这样的近例:从小处说,路见不平而佯装不知甚至闭门落锁的事有之;从大处说,在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是非面前,为保全自己的利益而以非当是、或以是为非的也是有的。而这很可能与金三爷的哲学同出一源:屎没有拉到我脖子上,对不起,管不着。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这应是八年抗战打出来的一个真理。一方面中国人惊天动地的战斗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那些苟活者的悲惨结局也说明了这一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