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读《红楼识小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17
第8版()
专栏:书林一叶

  读《红楼识小录》
  陈从周
记得前年在绍兴鲁迅纪念馆讲绍兴历史风土人情,有许多年青人都不甚了解。在当地讲当地的历史已有了隔膜,因此无怪今时人读鲁迅先生的著作,有些地方要人解释了。论时间也算不了长,很多事我们在童年皆亲眼目睹过的,如今无需口舌了。
《红楼梦》一书在其当时并非用古文所写,也非以骈骊出之,其中所记亦不过豪门贵族家庭琐事,京华习见习闻的东西,现在我们看来却有许多不懂了,有些似是而非,好在是小说,只好“不求甚解”。我是南方人,虽然钟情北京,但终所知寥寥,因为很多是从掌故书中间接得来的,在北京没有真正长期生活过。吾友邓云乡,他算是老北京了,生于京,长于京,朋友多,见闻也多。闲坐间听他讲《红楼梦》那不是一般的说故事了,根据作者曹雪芹之笔,娓娓与我们说起昔日京华,仿佛将我带入了另一个天地。那个古老的北京,今天已成为往迹的京华,综其所知,云乡新著《红楼识小录》也说是他研究《红楼梦》的另一大收获。尤其我们搞建筑历史与园林的人,对我们的专业来说是大有助的,老实说现在研究建筑与园林早跳出工程的筹范,大家都认识到这是一门边缘科学,是不能脱离文化与历史与社会学的。如今在提倡文理相通,象这类书是能受读者欢迎的。当然不限于我们这一行,其它文史经济社会学的工作者更有一读之必要。即使纯为欣赏《红楼梦》文艺性的人,一读此书,对曹氏之笔理解就更为深刻了。
我近来对古装历史剧不感兴趣,人问何故,我说以今人之面穿古人之衣,行动表情不解古意,思想感情更谈不到,布景道具差误更多,那还说得上什么历史剧!当然我说话可能太过,历史癖已是太深,也许错怪了人家,我是承认,关键是他们在历史与掌故、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似乎不足一些。我记得上海昆剧团叫我讲园林,华文漪请我说牡丹亭曲文,用心甚苦。那比“上海滩”、“霍元甲”之类,应该是高明一筹了。有书不读,有史不征,一味迎合低级趣味,必然“自趋灭亡”,这样下去来日可悲。
云乡有心人也,以其余力成此巨作,倾其所知为红学辟一新途径,岂仅曹氏之功而已,其惠学者亦厚矣!
书首端木蕻良、周汝昌、冯其庸三先生序对该书的评价,确切扬美,无待我再多说了,我仅写我本人读了以后的一些体会而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